胖人易患癌?哪些食物致癌、哪些防癌?專家解答
朝“問”健康丨胖人易患癌?哪些食物致癌、哪些防癌?專家解答
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其實這個主題就回答了不少人對于癌癥的疑問,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以及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哪些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癥?胖人是不是更容易得癌?
哪些食物會致癌?這些你最關心的問題解答來了!
肥胖導致腫瘤的原因
有三個機制
今年體重管理的話題熱度一直很高,一些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肥胖又會導致“三高”、心腦血管等很多慢性病。不僅如此,有專家表示,有一些腫瘤也和肥胖密切相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柳鵬表示,肥胖可能會導致腫瘤,其背后存在多種機制:
首先是慢性炎癥
肥胖本身是可以讓脂肪組織發生慢性炎癥的,當這種情況發生后,促炎癥的細胞因子產生量會增加,而這些細胞因子會進一步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存活以及侵襲等。
其次是代謝紊亂
代謝紊亂有可能激活機體中某條神經傳導的通路,從而推動腫瘤的發生。
第三是激素水平變化
肥胖會引發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這也可能是促使腫瘤產生的一個機制。
肥胖和哪些癌癥緊密相關?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明確指出,肥胖至少與13種癌癥風險相關。有專家認為,肥胖將可能取代吸煙,成為癌癥最大的可干預的危險因素。
肝癌和胰腺癌
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肝癌的重要前驅病變。肥胖可能導致胰腺細胞異常增生或異變,進而引發腫瘤。
結直腸癌
肥胖是結直腸腺瘤發生的危險因素,而結直腸腺瘤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肥胖增加結腸鏡檢查操作難度,導致結腸鏡篩查結腸腺瘤的漏診風險增加。
乳腺癌
肥胖與絕經后乳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肥胖導致的雌激素水平升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子宮內膜癌
脂肪組織導致芳香化酶活性增加,促進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形成高雌激素微環境,導致子宮內膜增生及癌變。
癌癥會傳染和遺傳嗎?
最近有一些關于“一個家庭內多人同時患上同一種癌癥”的報道,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那到底癌癥會不會傳染或者遺傳呢?來聽專家分析。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吳永忠:癌癥本身不會傳染,因為我們認為腫瘤是一個多基因的遺傳性疾病,所以說腫瘤有高危人群。經常看到家族史,一個家族往往就有高危因素,說明腫瘤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大概15%到40%遺傳傾向。
癌細胞會被餓死嗎?
有不少人認為,如果得了癌癥,吃得越好就越給癌細胞提供養分。不吃少吃尤其是肉類,就能把癌細胞“餓死”。對此,專家表示,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恰恰相反,營養攝入不足會讓正常細胞難以發揮生理功能,讓癌細胞更囂張。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病區主任 田艷濤:因為癌癥患者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療,因此一定要保證營養充分,比如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均衡的五谷雜糧、蔬菜等。有很好的營養狀態,才能夠和癌細胞去斗爭。所以通過不吃飯把癌細胞餓死是謠言,是不正確的。
癌癥患者能吃“發物”嗎?
大家可能都聽過“發物”的說法。“發物”是中醫理論和實踐中基于藥物的四氣五味而形成的用藥經驗,也是中醫“忌口”的代名詞。“發物”一般包括高蛋白的食物,如魚、蝦、牛奶等,以及刺激性食物如椒、姜、蒜等。生活中經常有一些生病的人尤其是癌癥患者,被告誡不能吃“發物”,事實是這樣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 柳鵬:在現代醫學中其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發物”跟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聯。所以醫生一般給的營養原則就是既不過分去限制,也不去大補特補,適中的營養最好。
考慮患者個體差異的原因,如果患者對這些“發物”比如蛋白質過敏,則需要避免。
致癌、防癌食物清單請收好
日常生活中,一些食物在悄悄增加患癌風險,而另一些則擔當了食物中的“抗癌衛士”。
什么食物致癌?什么食物防癌?
來看詳細盤點
可能致癌的食物
腌制的食物(醬菜、腌菜等)、高脂肪的食物、油炸的食物、燒烤類食物、發霉的食物、過燙的食物、酒精、加工肉類(臘肉、咸魚、火腿等)。
可能防癌的食物
牛奶、全谷物、洋蔥、蘑菇、大蒜、豆制品、西藍花等。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 柳鵬:還有膳食纖維,很多蔬菜水果攝入不足,這個時候胃腸的蠕動就會慢,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存留的時間就會長,進而就會增加腫瘤發生的風險。膳食纖維本身還可以調節腸道菌群,調節腸道微生態,腸道微生態如果失衡,這個時候微環境改變就有利于腫瘤的細胞增殖。
健康生活 科學防癌
癌癥病因復雜,其中有的因素可控:比如飲食、睡眠甚至情緒都可能影響癌癥的發生發展,因為這些原因而患上的癌癥叫作“生活方式癌”。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一起來看看官方提示。
科學防癌 你做對了嗎?
飲食方面
低熱量、低反式脂肪、低精制糖、高優質蛋白、高纖維飲食,有助于控制體重,降低腫瘤發生風險。
鼓勵主食以全谷物為主,減少過多精白米面及糕點的攝入;減少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含糖飲料、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克,加工肉類攝入量不超過150克。
運動方面
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以達到控制體重和預防腫瘤的目的。建議每周進行2到3次力量訓練,如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等。
生活習慣方面
戒煙限酒。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則會導致應激激素分泌增多,建議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充足的睡眠,維持機體健康。
(總臺央視記者 楊陽 史迎春 趙迎晨)
標簽: 強直性脊柱炎吃什么藥 沒那么容易 海星可以吃嗎
相關閱讀
-
-
-
2025“鄭潔杯”青少年網球巡回賽深圳開拍 354名選手參與角逐
2025 YONEX鄭潔杯青少年網球巡回賽首站分站賽——深圳·福田站比賽19日在鄭潔(深圳)國際網球俱樂部開幕...
2025-04-22 -
-
-
-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相關詞
- 沃爾沃XC90
- AI面試覆蓋率近50% 招聘場景加速智能化
- 內蒙古鄂爾多斯:用高技能人才激活職業教育前景
- 專訪作家管平潮:綠水青山入網文 鄉村故事靈感多
- 網絡大V點贊云南新興產業與綠色制造成果
- 浙江校園“茶事”熱:茶香裊裊 潤澤童心
- 杭州供富市集:一杯春茶一份山貨 助燃“春日經濟”
- 貴州遵義:茶產業奔上新賽道 新式茶飲成新的增長極
- 2025福建省文旅消費主題年啟幕多舉措點亮“五一”與暑期文旅市場
- “中國電影消費年”啟動!超多觀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領
- 杭州調整住房契稅優惠規則 釋放住房需求
- 世界燃氣大會5月將首次在中國舉行
- 報告稱:湖北省軟件產業規模居中部第一
- 山西運城:“電保姆”進田間 櫻桃紅產業興
- 魯迅筆下百草園迎“人形”何首烏 圓先生兒時心愿
- 環洞庭湖低空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守護三星堆—金沙遺址”主題活動啟動 推動古蜀文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 演員馮遠征談在北京人藝40年:“人藝”教會了我“人”和“藝”
- 絲路文旅熱潮涌動 多國從業者共繪合作新圖景
- 2025食博會·預博會在廣東東莞市舉行
- 境內外媒體人廣西柳州了解新能源汽車 打卡柳州螺螄粉
- “一城看遍千年福建”——“閩派文化”集中亮相福建南平
- 廣西昭平:白鷺和灰頭麥雞“同框”嬉戲覓食
- 廣西梧州:田間春耕春管忙 農事有序繪新景
- 2025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開幕
- 奧運冠軍走進革命老區江西 弘揚中華體育精神
- 福建晉江傳統古村落上演娘惹服飾秀
- 中國已發布50余項6G研究成果
- 河南多地抗旱補墑忙
- 廣西田林上演壯劇巡游 數萬民眾共慶非遺“狂歡節”
- 廣州“西關墨韻 春賀華章”嶺南書畫精品展開展
- 第137屆廣交會智慧生活專區受歡迎
- 福布斯中國新零售系列活動在長沙開幕 共探創新賦能生態圈
- 陳清宜白瓷藝術展廈門啟幕 “世界最薄的陶瓷杯子”亮相
- 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紅毯:“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亮相
- 第七屆中國汽車(房車)露營大會在湖北松滋開幕
- 云南大理洱海站站房開工建設
- 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新疆版權宣傳活動啟動
- 共探文旅合作新機遇 2025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開幕
- 從高原走向大海 云南構筑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鐵路樞紐
- 專家:要加快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技術攻關
- 第三屆杭州(桐廬)國際馬術場地障礙賽開賽
- 意向簽約金額約920億元,消博會鏈接全球市場
- 香港師生參訪北京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追尋遠古文化足跡
- 廣交會見聞:參展旅游兩不誤 十日看盡灣區花
- 工信部: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 新茶飲風行 “世界茉莉花都”廣西橫州花茶走俏
- 打造白酒跨界新范本!第十二屆“五糧液·明天雕塑獎”年度大獎揭曉
- 廣西高校舉辦國際文化節 中外學子體驗多元文化
- “福星”大模型啟用 為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
- “2025美國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國行”深圳站收官
- 第三屆浪潮音樂大賞入圍名單公布 周深9項提名領跑
- 重慶沙坪壩集中簽約53.7億元 涉數控機床保稅維修等
- 亞洲舉重錦標賽5月江山開賽 共將產生60枚金牌
- 2025年北京積分落戶申報將啟動 落戶規模6000人
- “溪望谷”成“希望谷” 浙江臨海探索“片區組團”共富
- 從浙江到世界 浙企智能產品廣交會斬獲新訂單
- 從“Hello”到“Habibi” 浙江義烏商戶清晨學外語
- “空天地環境健康移動實驗室”在內蒙古創建
- DeepSeek創作詩詞亮相聯合國中文日活動
- 馬來西亞“乒乓姑娘”:成都是我另一個家
- 第十一屆“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微視頻大賽啟幕
- 從“國家喊你減肥”到養生熱 專家分享健康生活秘訣
- 非遺傳承融入吉林特教課堂 旗袍技藝點亮無聲世界
- “去天尺五——漢唐長安韋杜家族生活特展”在穗開展
- “黨參故里”渭源:“藥事”從田間走上餐桌
- 探館消博會 低空“黑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
- 八千多期《拉美快報》捐贈入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 2025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開幕 咖啡多元跨界帶來消費新勢能
- “劍瓷之都”政企合力拼經濟:借力展會開拓多元市場
- 浙江:九三學社牽手香港商會 護航企業“出海”
- 長沙新消費場景解碼:政策賦能下的“雙向奔赴”
- 四川最大高鐵站天府站鋼結構施工完成
- 為什么今年寧夏的大風沙塵天氣特別多?
- 北京市東城區發布“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 將舉辦名家講座、親子共讀
- 第137屆廣交會摩托車展區吸引采購商
- 四川汶川街頭櫻花盛放美如畫卷
- 今年首趟北京至莫斯科中歐班列順利開行
- 今年首趟北京至莫斯科中歐班列順利開行
- 70城最新房價公布,24城新房價格環比上漲
- 向任性說“不”!黃山風景區對違規“野游”者作出行政處罰
- 菲仕蘭發布皇家美素佳兒莼悅 著力打造新增長曲線
- 廣州深圳入夏 較常年偏早
- 成都青白江區加快建設亞蓉歐國際門戶樞紐
- 呼和浩特綜保區開行首列BX70B型圖定中歐班列
- 賡續贛鄱千年文脈 江西省譜寫文旅發展新篇
- 福建泉州開通直達越南泰國集裝箱海運航線
- “00后”西部計劃志愿者在北疆草原綻放青春
- 魯獎作家石一楓最新長篇《一日頂流》探討流量時代的“人”
- 祁連山下的高臺為何“高”
- 山東鮮花爭“艷”催熱“美麗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欣欣向榮
- 第137屆廣交會新能源展區受關注
- 火紅木棉扮靚福州
- 湖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開賽 1187名選手同臺比武
- 成達萬高鐵全線首座超萬噸轉體梁成功轉體
- 甘肅民勤戈壁灘上“種風景” 游客體驗“沙漠采鮮”
- 西藏普蘭警民“邊”學邊行:安全知識“種”心間 穩固防線“筑”邊疆
-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云南江蘇兩地萬名師生同上一堂課
- 北京景山公園牡丹進入盛花期 兩萬余株牡丹競芳菲
- 江蘇打造腫瘤“防篩診治康”一體化體系
- 品非遺美食賞民間工藝 中越邊民廣西崇左歡度“三月三”
- 天使工程項目持續關注并賦能鄉村醫生 推進鄉村振興
- 上海首個區級“數字孿生城市”亮相 徐匯區多舉措探索量子城市治理
- 消博會探館:珠光寶氣閃耀
- 南京玄武湖畔繁花如“瀑”扮靚春日
- “天下一統——陜西秦漢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 貴陽觀山湖公園春景如畫
- 上海實現地鐵5G公眾信號全覆蓋
- 第十三屆綠色瓜菜菌博覽會(莘縣)啟幕 促產業“躍升”發展
- 第七屆中國國際茶博會:全球近千家茶企及品牌展商將參展
- 北京22條舉措加快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
- 郵輪“鼓浪嶼”號以香港為母港向世界啟航
- 黃河“幾字彎”產業轉型記
- 浙江鄉村觀察:“老網紅”如何躋身“新頂流”?
- 廣西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建設
- 哈爾濱市:2024年新登記經營主體超19萬戶 同比增長15.46%
- 公園夜櫻點亮“陪伴經濟” 浙江鹿城助力游客“出美圖”
- “新”風吹“綠”黃河岸 山東繪就高新技術產業“蝶變”藍圖
- 打卡雄安智慧書店:咖啡也玩“高科技”
-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如何平衡“公益”和“生意”?
- 徐州經開區:“一餐熱飯”兜起穩穩的幸福
- 第137屆廣交會“杭鏈全球 科技出海”發布會在穗舉行
- 廣西博白:農機助力抗旱保春耕
- 第137屆廣交會:廣交會設計創新獎展中國制造“新”魅力
- 航拍廣西賀州茶園春茶豐收
- 體重管理帶火“瘦身經濟” 民眾健康需求催生新業態
- 畬鄉景寧:生態“顏值”變身經濟“產值”
- 涼山“阿吼舅舅”托舉彝族孩子教育夢
- 閩東成立首個涉外普法工作室
- “聯播”進鄉村 這個村子有點兒“潮”
- 內蒙古:交通文旅“牽手”拓展新市場
- 山東健康體重管理蔚然成風 800余家醫療機構設相關門診
- 外資企業緊抓海南自貿港機遇:封關之年布局未來
- 成都聚焦“蓉品出海” 將開辟多元市場新空間
- 7天直達河內 “京津冀(曹莊鎮站)—越南”國際班列已發23列203箱
-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舉辦數字金融論壇 探討科技賦能金融普惠
- 山西大同直飛香港航線即將開通
- 第137屆廣交會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人氣旺
- 貴州化石修復師匠心妙手 再現三疊紀海洋生物群
- 候鳥北歸 “中國冷極”宣告春天來臨
- “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涼山行啟動
- 貴州至廣西北部灣港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
- 內蒙古釋放“換新”動能:家電數碼產品銷售破100萬臺
- “中國最北滑雪場”閉園 比去年晚9天
- 一捧陶土兩國情 云南建水紫陶架起中越友誼之橋
- 男性接種進口九價HPV疫苗多地開打 男女共防更全面
- 中國科幻產業“夢想照進現實”:發展勢頭強勁未來潛力巨大
- “漢字的大地”展覽以多藝術樣式為古老漢字在當代煥新
- 甘肅甘州配送員何以變身“城市之眼”?
- 重慶首家渝港合伙制聯營律師事務所揭牌成立
- 從“隔河相望”到“跨河融合” 河南持續織密跨黃交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