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困難老人用餐難題而出現的長者食堂,如今在老齡化的背景下,正成為銀發經濟的關鍵入口。
作為全市率先布局推進老年助餐工作的板塊,徐州經開區近年來深入改革創新,在加快推進中心廚房和社區助餐點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長者食堂經營模式轉變,延伸服務、嵌入破題、增值提升發力,蹚出了一條可持續運營的新路徑。
延伸服務
讓一間餐廳多姿多彩
四月陽光正好,金山橋街道石橋社區的長者食堂內,剛吃完午飯的老人們,約了好友一起去樓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準備活動活動身體。
“長者食堂正朝著‘多元共融’的方向發展,不僅要讓老人吃得舒心,還要玩得開心。”金山橋街道石橋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迎迎說,徐州經開區綜合打造長者食堂,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多種功能一起納入,探索老年友好模式。“我們樓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室,就是希望老人們能體驗更好的環境,參與更多的活動。”
走進二樓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以看到,棋牌室、唱歌房、觀影室、書法室等活動室內,各種設施一應俱全。“無論是老人自發的活動還是社區開展的各種活動,都能在這舉辦。”李迎迎說。
不止石橋社區,在大廟街道后壩村“幸福食光”中心廚房、金龍湖街道大湖社區“樂齡餐廳”、徐莊鎮吳樓村“幸福食堂”,均配備圖書室、書畫室、影音播放室等功能室,在滿足用餐需求的基礎上,培養老年人的業余愛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長期探索中,徐州經開區長者食堂并不止于就餐服務,而是綜合滿足老年人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
“我們想真正將這一陣地利用好,把這一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徐州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徐州經開區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提升養老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努力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需求。目前全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均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建設,這樣延伸服務內容的助餐點已建成70個,基本覆蓋區內城市社區。
嵌入破題
讓“一本賬”良好持續
長者食堂其樂融融的背后,還有本“經濟賬”要算清楚。
“長者食堂帶有顯著的公益屬性。如果助餐企業只干這個,生意是做不下去的。”已經退出長者食堂業務的徐州某社區服務有限公司經理陳旭東坦誠地說,加上菜價低、食材健康、工作人員需求量多,所以大多數長者食堂都很難賺錢,甚至大部分會陷入持續的虧損,只能靠財政補貼苦苦維持。
百姓叫好,企業叫苦,長者食堂的“經濟賬”到底該如何算?
對此,徐州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積極尋找破局辦法,多次聯合相關部門對接區助餐企業,找辦法、解難題,努力探索建立可持續運營的長者食堂長效機制。同時鼓勵各長者食堂通過社會化運營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中心是2024年8月正式運營的。開張僅三個月,我們就實現了盈利。”走進金龍湖街道美的城家安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環境優美、音樂縈繞,幾位老人正坐在咖啡椅上聊天。運營負責人周雷介紹,以美的城為經營樣本,中心還在徐州經開區積極籌備其他項目。
將長者食堂融入居家養老大課題,打造“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這就是徐州經開區找到的答案之一。
周雷介紹,中心以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以即時性服務為特色,服務涵蓋家庭管家、鄰里食堂、綠色就醫通道、適老化改造等7大服務板塊200余項服務。目前以美的城小區為中心,服務半徑覆蓋周邊1.5公里范圍內小區,累計服務長者800余人次,助餐服務日均提供餐食150余份。
“家安年的成功并非僥幸,而在于因地制宜。”徐州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將餐飲與社區特點相結合,找到合適的贏利點,才能有望平衡好公益性和社會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增值提升
讓長者食堂長久飄香
“現在我們面對全齡人群,不只有助餐服務,還有中醫康養、社區團購等服務。”徐州山茵社區服務負責人魏傳鵬說。
在接手徐州經開區長者食堂運營后,面對長者食堂的運營難題,山茵也正思考如何進行“自我造血”的變革。
魏傳鵬介紹,傳統的助餐模式早已被市場驗證路徑狹窄,現在的長者食堂運營商必須將模式升級到2.0版。
“服務需‘對癥下藥’,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調度和調研,制定科學的措施,加大政策扶持、鼓勵多元籌資,總結推廣目前已有的經驗模式,讓長者食堂辦得起、辦得久、辦得好,也確保老年人享受高質量的助餐服務。”徐州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從“政府包辦”到“市場共舞”,徐州經開區長者食堂的實踐印證:養老助餐并非“賠本買賣”,關鍵在創新機制。無論是延伸服務、還是打造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拓展服務價值……越來越多樣化的市場化探索,讓幸福食堂跳出“輸血依賴”,煥發內生動力。
作者手記
持續創新才能留得住辦得好
作為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配置,長者食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意義重大。然而由于顯著的公益性和極為有限的盈利空間,讓長者食堂在公益性和商業性之間始終難以取得平衡,如何“自我造血”?成為當下長者食堂運營的關鍵。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經營自主”的理念,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努力嘗試實現長者食堂的可持續發展或擴大就餐群體,以薄利多銷的方式提升營業收入;或聯合“網紅餐廳”,吸引更多客流量;或加入更多菜系,增加菜品吸引力……
從種種舉措來看,長者食堂的盈利并非易事。但無論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通過契合當下養老服務業發展趨勢,精準找到適合當地消費群體特點的盈利點,從而實現“逆風翻盤”,讓老年助餐服務由虧轉盈。
在徐州經開區,關于長者食堂的可持續性發展改革早已開始。經過積累長期運營經驗后,徐州經開區正積極將老年助餐融入居家養老這一大課題。在服務模式、運營機制上進一步創新,增加養老服務內容,擴展人群廣度、構建社交活動空間、提升服務質效,打造集多功能為一體的特色“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如今,徐州山茵、家安年兩大長者食堂運營方已初見盈利,也給出了徐州長者食堂運營的有效路徑。希望逐漸升級的2.0版本運營模式,能讓長者食堂留得住、可持續、辦得好,長久飄香。
(文/朱二俊供稿/徐州經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