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入日常生活
題: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入日常生活
新華網記者高暢
和你一起“揮汗如雨”參加馬拉松的,可能不是真人,而是機器人!4月,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即將在北京亦莊舉辦,有關人形機器人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人形機器人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現在的發展處于什么階段?距離“走”進千萬家還有多遠?
硬核技能“傍身”
2025年春晚舞臺上,穿著花襖的人形機器人憑借著舞技,給大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未來產業的代表之一,人形機器人在多個行業和場景中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
3月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宇樹科技帶來的一款人形機器人現場表演。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進廠“打工”
3月初,優必選在寧波極氪5G智慧工廠實現多場景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數十臺Walk S1機器人在流水線上同步完成分揀、搬運與精密裝配;傅利葉的人形機器人進入上汽通用汽車金橋豪華車工廠和奧特能超級工廠“實習”,開展帶電高壓零部件安裝、高精度操作等工作。
——商業服務
樂聚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入職”蘇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展示館,化身智能講解員;魔法原子的人形機器人變身“汽車銷售”,在汽車專賣店招攬顧客,還為顧客講解車輛參數。
——極端環境作業
國家電網的電力特種人形機器人可承受-40℃極寒和80℃高溫,能在深山老林精準找到故障點。
——家居場景
與工業應用不同,人形機器人在家居場景中還需更加成熟的技術。目前已有企業在探索,如智元人形機器人在數據采集工廠里,被訓練熨燙衣服,洗刷馬桶,使用洗碗機等。
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宋偉說:“目前工業機器人大多是固定編程、流程化的。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形機器人將能夠執行多項任務,智能性更強,使生產變得更加立體和高效。”
記者了解到,除上述應用以外,業內正在不斷探索人形機器人的潛在應用價值。宋偉表示,人形機器人在醫療、康復護理、教育、預警等領域也展現出應用潛力。
應用場景不斷擴圍,印證著人形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預計,從現在到2028年,我國整機市場規模約在20至50億元;到2035年,整機市場規模達到約500億元;到2045年后,在用人形機器人超過1億臺,進入各行業領域,整機市場規模可達約10萬億元級別。
2月24日,參觀者在北京“機器人大世界”參觀人形機器人“天工”行進展示。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業內普遍預計,人形機器人的產能或將在2025年得到明顯提升,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泛化、更實用的階段轉變。
“走”進日常生活還有多遠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但距離真正“走”進日常生活,到底有多遠?
2月21日,機器人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現場踢足球。新華社發(陳浩明 攝)
從價格來看,人形機器人售價范圍大致在10萬至200萬不等。
杭州愛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晗表示,現在人形機器人價格比較高昂,就像個人電腦剛剛問世時一樣,還在探索用戶需求的階段。
事實上,人形機器人的前期研發成本、服務團隊和交付團隊的定制化服務等因素都會影響最終價格。人形機器人的價格不僅包括硬件、軟件,還包括長期運營的費用。
深圳安培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力傳感器研發部高級研發總監陳君杰認為,通過自主研發、供應鏈優化,如國產關節電機替代進口以及工藝創新,可將單機成本壓至10萬元以內。
從技術上說,業內普遍認為,人形機器人先要在工業制造、商業服務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和驗證,才可為進入家庭市場奠定技術基礎。
“目前在家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仍處于‘功能機’向‘智能體’過渡階段。”華院計算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龔皆賢對記者表示。
在家庭環境中,人形機器人需要具備通用性,承擔更多角色,執行多樣的任務。比如早上在廚房做飯,晚上進入客廳打掃房間,或者幫助老人做一些輔助動作……
“當人形機器人具有很強通用性時,它是可以在不同場景、不同角色之間切換的。”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姚淇元說。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實驗室環境下,人形機器人的關鍵能力可以做到區分10余個家庭功能區域,物體識別庫涵蓋500多個日常用品;進行遞送物品、地面清潔等標準化操作;實現基礎的人機交互,支持20多個生活場景的語音對話理解。
宋偉坦言,人形機器人要成為像人類一樣能處理各種任務的通用機器人,現階段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智能水平不足,需提升自然語言理解和視覺識別等高級認知能力;二是身體機能有限,盡管能完成復雜動作,但在穩定性和手部靈活性上仍有待提升。
“預計C端的試水期還需3-5年,成熟期至少需要10年。”龔皆賢說,“目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人形機器人的場景泛化能力不足、硬件成本高昂以及隱私保護、責任界定,誤操作賠償等方面尚無統一標準。”
“應鼓勵開放更多的應用場景,讓人形機器人得以在這些場景中定義、使用和迭代。”宋偉說。
產業布局加速跑
在工信部2023年11月份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到,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后的又一顛覆性產品,并給出明確時間表,將人形機器人定位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在深圳逐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機器人CL-1進行大負載搬運任務。(資料照片)
賽道火熱,吸引眾多投資者的目光,為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活力。
據中國機器人網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國機器人行業近億元級融資事件中,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最多,占比約49%;融資金額也是最多,超70億,約占41%。
2025年開年以來,又有企業陸續宣布新一輪融資。康復機器人起家的傅利葉完成最新一輪E系列融資,金額近8億元;通用機器人研發制造商逐際動力和具身智能初創公司智平方分別完成A+輪和Pre A+輪。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表示,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是汽車公司的巨大機遇,在可應用場景里,車企每年投入10億到20億元就可布局人形機器人(項目)。
他表示,小鵬汽車已經為此投入5年,或許還要投入20年,再花500億元,甚至是投入數千億元,才有機會做好。
業內普遍認為,盡管目前人形機器人在應用場景取得了一些突破,現在應注意考慮整個產業協作生態的構建,在技術攻關與產業分工進行差異化配置,進而實現良性協作。
記者發現,按照產業鏈布局來看,北京聚集了一批頭部人工智能企業,側重“造腦”;長三角地區在電機、減速器等方面具有優勢;珠三角聚集了大量集成企業,強項在應用端。
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科研高校、行業領軍企業聚集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布局國家級實驗室和核心零部件創新研發中心,并采取獎勵措施,鼓勵聚焦相關前沿方向進行研究。
3月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觀眾觀看一款安裝有靈巧手的機器人彈鋼琴。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與此同時,各地“首個”“首臺”“首款”人形機器人競相出現,技能不斷進階。
3月10日,智元機器人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稱其實現了可以利用人類視頻學習,完成小樣本快速泛化;3月11日,越疆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智能機器人,已學會使用不同工具完成100多種復雜靈巧的操作任務,能自主完成倒牛奶、烤面包、烤培根、水果擺盤、企業客戶接待、倒咖啡、送文件等任務;3月12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全球首個“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人形機器人將從執行單一任務向在復雜環境下自主決策和執行任務邁進。
楊德龍認為,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人形機器人目前仍處于產業初期。未來,機器人或將像現在的家電、智能手機、汽車一樣普及。
標簽:
相關閱讀
-
“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
來源標題: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拆開層層包裹的快遞塑封,我國第一顆...
2025-03-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相關詞
- 沃爾沃XC90
- 西安藍田:詩意山水賦新章
- 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有新舉措
- 有一種生活,叫旅居云南
- 蘇州:咫尺乾坤的園林之城
- “職普融合”育出成長新路
- 為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添一份青春之力
- 中關村綜保區為企業創新“提速”
- 廣西上林:“紅馬甲”帶來好收成
- 云南蒙自藍莓:從田間走向全球
- 一張票管3天:門票經濟一小步 旅游經濟一大步
- “中國游”持續升溫
- 侗歌婉轉 蠟染多彩 侗寨迎客來
- 文旅戲劇:在山水實景中書寫“詩和遠方”
- 寧夏千年古灌區啟動現代化改造
- 肇興侗寨:“互聯網+”讓民族特色文化大放異彩
- 鄉土文化是縣域旅游的突出特色
-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亟需加快
- 古桑助農興 枝葉總關情
- 非遺保護遭遇“李鬼”,該如何正確面對
- 人工智能也能為中醫做加法
- 干貨!“國家版”減肥食譜來了
- 兒童乙肝防治專家共識發布一年見成效
- 減肥話題經久不衰,誤區不少
- 新方案探索用光控溶瘤細菌治療腫瘤
- 美年健康集團首家減重代謝中心落地深圳,AI賦能個性化體重管理新范式
- 呼吸科專家:治療感冒,中成藥具有多靶點抗病毒及緩解癥狀作用
- 新賽制下的中國排球聯賽呈現新氣象
- 中國男足抵達沙特備戰世預賽
- F1中國大獎賽3月21日至23日開賽
- 全國跆拳道錦標系列賽第二日 北體大選手斬獲兩金
- U19國家男籃細化戰術備戰世界杯
- 全國春季游泳錦標賽青島開賽
- 王楚欽孫穎莎領銜澳門世界杯參賽名單
- 2025全國五人制足球錦標賽開賽
- 世界羽聯公布最新一期世界排名 國羽三項居首
- 五天內兩場硬仗 國足拖住對手就是勝利
- 培養技能人才政策保障有力
- 基礎教育階段是培養數學人才的關鍵期
- 鄭州獎勵舉報“校園餐”違法行為
- 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
- 1434個專業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
- 專業隨著產業“轉”
- 用教育數智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 聚焦核心素養,建設個性化校本課程
- 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滿足民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
- 讓學生用腳步丈量國家進步的軌跡(解碼·思政課怎么上)
- 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陸續落地 金融活水注入創新浪潮
- 突破3000美元后 黃金價格將走向何方?
- 年內商業銀行金融債募資近3500億元 部分利率重回2%以上
-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理財
- 給預付消費加上“安全鎖”
- 貨幣政策調控力度與節奏更靈活
- 既要紓困又要防住長尾風險 消費貸“內卷”料迎變局
- 招商銀行養老金融:發揮耐心資本優勢,實現年金資產長期穩健增長
- 中信百信銀行入選“2025金融消保與服務創新優秀案例”
- 服務“一老一少一新” 上海農商銀行打造金融消費者教育宣傳新模式
- 服役20余年東四環路啟動大修 通行效率將提升15%至20%
- 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態勢
- 北京市郊鐵路東北環線擬設16座車站
- 2月70城樓市數據發布 業內:市場處于復雜調整階段
- 深圳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升至231萬元
- 網上“低價好房”到底靠譜嗎
- 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 住房公積金政策優化方向明確
- 房地產市場延續回穩態勢 新房銷售基本穩定
- 房地產市場延續上年四季度以來回穩態勢
- 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態勢
- “本土化”發力 中外汽車合資合作加速轉型
- 比亞迪發布超級e平臺 直擊“充電焦慮”痛點
- 營收再過千億,年銷破50萬輛大關 理想從創業公司向成長型企業邁進
- 比亞迪發布超級e平臺,以兆瓦閃充開啟“油電同速”時代
- 聯手阿里開啟智艙"iPhone時刻",“科技智己”再創新
- 一年花掉710億元研發費,科技大廠的基本素養
- 智能駕駛落地推廣宜以安全為先
- 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實施汽車召回1.14億輛
- 汽車產量十強省份變局,這些新勢力在崛起
-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回報豐厚
- 如何運動、怎么安排飲食?專家詳解全年齡段科學減重法
- 藏糧于技關鍵在授農以技
- 明晰規則破解預付式消費堵點
- 找準真需求創新消費場景
- 挖掘花生擴種潛力
- 持續推動即時零售擴容提質
- 早稻秧苗的價格如何“打”下來
- 財經觀察:消費更好 民生更“暖”
- 喝蘇打水能調節酸堿平衡,還能治胃病?專家提醒
- 不養花、不碰花,為什么還會花粉過敏
- 全國愛肝日:可防可治 遠離丙肝困擾
- 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6%
- 睡眠健康參考來了 推薦成年人晚11點前入睡
- 南北攜手共繪萬億冰雪經濟新版圖
- “美食+文旅”融合模式激發消費新活力 “煙火氣”中增添百姓幸福味
- 低空賞花、竹排泛舟……春日經濟“金”滿地 沉浸式體驗“花漾生活”
- 優惠多多!長三角鐵路3月20日起新增11款新型票制產品
- 科技助力農業生產 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 萬象“耕”新農事忙 希望的田野奏響科技“春之曲”
- 19歲的她完成“最壯烈的行俠仗義”
- AI當紅娘破冰概率大提升
- 萬象“耕”新進行時 蔬菜搶“鮮”7小時從湖南直達香港
- 南北攜手共繪萬億冰雪經濟新版圖
- 有一種生活,叫旅居云南
- 中巴醫療合作惠民生暖人心
- 浙江龍泉探索“僑鄉共興” 繪就山區共富新圖景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農忙盡顯“科技范兒” 智能設備助力春耕備耕
- 中國之城丨蘇州:咫尺乾坤的園林之城
- 引人才從“拼補貼”轉向“拼生態”
- “讓鄉親們的日子像獼猴桃一樣甜”
- 產假延長如何落地?學者建言生育成本共擔
- 我國去年集裝箱產量超過810萬標準箱創新高
- 國家醫保局:2025年1—2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人次6052.23萬,共濟金額86.87億元
-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理財
- 接口隨意調用、數據花錢可買……為什么總有人能夠“輕易”獲取我們的隱私信息
- “AI+”拓展多樣化新場景 “新質”“新型”消費激發消費潛力
- 退而不休、老有所為 銀發族爭當“時光合伙人”煥發新活力
- 萬象“耕”新、邂逅春光、消費升溫、植樹添綠 春天里的中國活力滿滿
- “美食+”多業態融合 “舌尖上的文旅”激發春日消費新活力
- 讓高水平人才“穩穩長出來”——我國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探索推進
- 都有數|成年人每周平均睡4個好覺,您的睡眠質量達標了嗎?
- 中國廣電完成首批輕量化5G新型應急廣播終端試點
- “花樣經濟”帶動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發展 春日文旅市場勾勒“好花常開”畫卷
- 文旅服務莫要過度依賴AI
- 文化領域,給“提振消費”最大彈性空間
- 《哪吒2》登陸歐洲觀眾直呼“震撼”
- 山東瑯琊,曾為古越國國都?
- AI時代來了,傳統藝術何為
- 清涼寺壁畫“何時歸”
- 這次,鏡頭對準他們的“幕后”
- 文旅新場景“助燃”春日經濟
- AI給傳統旅游業帶來哪些新風景?
- 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 大窯飲品全國經銷商大會召開 加速全品類+全渠道布局
- “春日經濟”熱力攀升 消費市場“春潮涌動”迸發蓬勃生機
- 從“性價比”到“心價比” 文旅消費開啟新風向
- AI聊天工具:情感支持的新選擇,還是心理健康的潛在隱患?
- 北京大興市場監管局“3·15”主題活動:守護消費權益,共筑滿意消費環境
- 中消協公布2024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
- 市場監管部門連夜查處“3·15”晚會曝光問題
- 預制菜標準亂象:企業自定執行哪款
- 卓正醫療更新招股書 2024年首次實現盈利
- 教育硬件賽道再升級 小猿學練機深耕本地化學練資源
- 2024年支持科技創新稅費優惠 超六成惠及民營經濟
- AI數字替身踏入時尚業
- AI改變煤礦開采傳統樣貌
- 2024年我國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
- 共創美好消費體驗 袋鼠媽媽以質為基共筑品質生活
- 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升至63%
- 虛擬電廠賦能寧夏能源轉型
- 全國最大“火電+熔鹽”儲能項目主體完工
- 光伏產業向技術創新要動能
- 【圖解】2025年1—2月原煤產量同比增長7.7%
- AI數字替身踏入時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