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搭建新型親戚社交圈
來源標題:00后搭建新型親戚社交圈
“00后整頓親戚圈”成網絡熱梗 年輕人對親戚關系的親疏標準正在改變
00后搭建新型親戚社交圈
近期,網絡上興起 “整頓了職場的00后開始整頓親戚了”的話題,且熱度持續攀升。在社交平臺上,不少年輕人紛紛分享、收集各類 “應對親戚話術”,引發大量討論。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實際情況與網絡熱梗有別。當下的00后正以一種如 “交友” 般的創新模式,重新審視并處理親戚關系。
在家庭結構變遷、近親數量逐步減少的大環境下,00后一方面借由這種方式重新梳理與近親間的相處模式,另一方面積極拓展與遠親的交流,搭建起富有00后特色的新型親戚社交圈。
搜羅流行熱梗
應對親戚“煩人問題”
已經兩年沒回家的小朱,今年終于在父母的催促下回家過年了。談起兩年沒回家的原因,小朱說:“一回家就要面對問東問西的各路親戚,我都怕了。”
這次回家前,小朱特意在網上搜羅了一些“00后整頓親戚圈”的流行熱梗來應對親戚們的“盤問”。
小朱總結,“00后整頓親戚圈”的話術有兩大特點,一種是糊弄型,一種是反懟型。
其中,糊弄型話術基本可適用于各類問題,無論親戚問什么,都只用三個字回答,讓對方沒辦法再接著往下追問。
比如,親戚問“啥時候回來的?”答:“前兩天。”
親戚問:“啥時候走啊?”答:“過幾天。”
親戚問:“待多久啊?”答:“就幾天。”
親戚問:“在哪上班啊?”答:“在外邊。”
親戚問:“在外邊干啥啊?”答:“上班呢。”
小朱還發現,如果這些糊弄型的回復無法讓親戚“知難而退”,那第二種回懟型的話術也能讓親戚“啞口無言”。這些回懟型的話術更適合針對催婚、催生、詢問工資待遇等隱私問題。
比如,親戚問:“咋還不找對象啊?”可以回答:“我不找對象主要是因為您。”
親戚肯定會又問:“你不找對象跟我有啥關系啊?”這時可以回:“對呀,我不找對象跟您有啥關系啊?!”
小朱認為,久未見面的親戚常常會問一些缺乏邊界感的隱私問題,這讓他們覺得十分尷尬。不回答顯得不禮貌,回答又不知該如何應對,因此才有了這些“整頓親戚”的話術。
在網絡上,“00后整頓親戚圈”引發了廣泛關注,相關話題的帖子下常有上千條評論。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學到了,早知道有這些話術,去年就不會那么尷尬了。”“看得我都想記筆記了,這些話回去一定要抄十遍。”
網友“仙女奶奶”總結,糊弄型回答的精髓在于“把問題還給親戚,把快樂留給自己”。此外,一些帖子下還有網友在線求教,他們將自己即將或可能遇到的情況發到網上,向網友們尋求應對建議。
整頓話術不妥
生活中很難說出口
盡管小朱在回家前收藏了許多“00后整頓親戚圈”的話術,但真正回到家后,他一句也沒用上。今年過年,他只在家待了三天,拜訪了兩家關系較好的親戚,隨后便和女朋友外出游玩了。當親戚問及他不想回答的問題時,他也只是巧妙岔開話題,借機離開。
事實上,現實中大多數人跟小朱一樣。雖然網上關于“00后整頓親戚圈”的討論十分熱鬧,但真正在生活中使用這些話術的人并不多。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部分年輕人對這一話題持保留態度,有人覺得“說不出口”,也有人認為這種方式并不妥當。
大三女生劉悅明確表示不喜歡這類話術。她認為:“我不會用這種方式與親戚相處,沒必要把事情做得太絕。”在她看來,所謂的“整頓”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如果真的因此與親戚斷絕往來,未來需要幫助時就會陷入尷尬。此外,這種做法還可能引發家族矛盾,這并不是她希望看到的。
在某大學就讀的男生韓函則直言,“00后整頓親戚圈”的話術更像是流量炒作,并不可取。他認為,懟親戚不僅會讓自己與親戚關系緊張,還可能影響父母與親戚的關系。如果只顧自己嘴上痛快,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親戚問到我不想回答的問題,我會心平氣和地溝通。如果對方依然追問,我會選擇避開。”韓函說。
北青報記者圍繞這一話題,采訪了包括劉悅、韓函在內的8位年輕人。采訪中,所有受訪者均表示,不會使用所謂的“整頓”話術來回應親戚。然而,如果親戚不斷追問自己不愿回答的問題,超過一半的人會選擇巧妙避開;少數受訪者則表示,會通過開玩笑或轉移話題的方式來應對。
00后女生楊麗表示,她也看過網上一些關于“00后整頓親戚圈”的視頻,并和朋友討論過這個話題。她和朋友們認為,這類視頻更多是為了表達對親戚過度詢問的不滿,而非真的想懟人,“畢竟直接回懟長輩并不符合中國尊老敬老的傳統價值觀。”
遭遇親戚盤問
攀比、說教等言行引人反感
所謂的“整頓親戚圈”,00后們的態度非常明確——他們反感的并非親戚,而是那些缺乏邊界感的言行。北青報記者采訪的8位年輕人表示,他們對回家拜訪親戚的態度高度一致:他們不愿面對的是那些平時本就沒什么來往的親戚問東問西的行為。
在親戚們的盤問中,最讓人煩惱的往往是涉及工作和婚育的問題。在大家看來,這些話題不僅帶來壓力,甚至可能人為制造焦慮。
例如,即將大學畢業、正為工作發愁的王歡提到,有些親戚會刻意提起他父母即將退休,接著就會追問他的工作落實情況,比如“還沒找到工作嗎?可別太挑了,畢業了就不能靠父母養著了”,這類話題讓他感到茫然和焦慮,仿佛一直在暗示他需要承擔家庭重擔。然而,他的工作尚未確定,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這讓他更加煩惱。
20多歲的工薪族張薇已經結婚生子,但她最反感的仍是被親戚議論結婚、生育和薪資等隱私話題。她認為這些內容就沒必要公開討論。如果有親戚問起這些,她會覺得對方缺乏邊界感。更令她厭煩的是,有些親戚還會借此攀比。比如,她的一位親戚總把“女兒很優秀”掛在嘴邊,并用女兒的工資炫耀對比。“聽到這些,我就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嘀咕不滿,嘴上敷衍幾句,然后岔開話題了事。”張薇說。
復旦大學副教授、中國家庭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沈奕斐曾分享過一個關于親戚間攀比的故事。她家有一位親戚,從小就喜歡讓沈奕斐和自己的孩子比身高,每次比較都以親戚家的孩子“勝出”告終。這種比較甚至持續到沈奕斐讀大學,直到她25歲結婚那天,親戚依然沒有停止這種行為。后來,沈奕斐和親戚的孩子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位親戚又開始拉著兩個小孩比身高。最終,沈奕斐的女兒忍不住對親戚說:“我不想比身高,長得高也沒什么用,我們能不能比點別的?”
沈奕斐認為,女兒的做法恰當,既不失禮貌,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巧妙地解決了問題。
除了攀比之外,另一種令人厭煩的親戚交流方式是“爹味”太重。大三女生劉悅提到,有些親戚總以過來人自居,喜歡指導別人,卻意識不到自己有些觀念在當下已經不適用。
“我家有些長輩,一喝完酒就開始挨個數落小輩,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還把人一個個拉過來,‘誰誰誰啊,大伯說你兩句’。過一會兒,姑父又說‘誰誰誰啊,我說你兩句’。這些親戚輪番數落,真的令人很難受。”李爽也遭遇過類似的情況。
李爽表示,自己更愿意見從小看著自己長大、一直關心著自己的那些親戚。與這些親戚聊天時,大家會分享過去的美好回憶,也會暢想未來,并不會刻意打探個人隱私。王歡也贊同這一觀點:“在我看來,只有那些看著我長大的親戚,才算得上真正的親人。”
劉悅更具體地列舉說:“比如一些親戚,像堂叔、表姨,小時候他們都有照顧過我,對我算是有養育之恩。如今他們年紀越來越大,可能見一面少一面。雖然現在和他們聊天沒有太多共同話題,但見了面還是會感到由衷地開心。”
采訪中,受訪者普遍認為,在他們看來,親戚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平時經常聯系且年齡相近的親戚,自然有共同話題,或是看著自己長大的長輩,雖然因代溝共同話題較少,但有許多共同的回憶可以聊;另一類,則是那些不怎么來往的親戚,既沒有現在的交集,也沒有過去的回憶,為了套近乎只能尬聊,聊著聊著就觸及感情、事業、家庭等不愿透露的個人隱私問題。后者,才是大家想“整頓”的對象。00后觀念改變
與親戚“朋友式”相處是理想模式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東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呂軍生認為,“00后整頓親戚圈”現象是時代進步的體現,源于新舊文化的碰撞。他指出,過去長輩打聽年輕人婚戀、工作等情況是普遍現象,本質是親情的表達。然而,這種關心方式基于過去社會環境差異較小的背景,而如今社會差異加大,年輕人個性化增強,個體意識突出,長輩的過度關心容易讓年輕人感到被冒犯。
呂軍生表示,盡管“00后整頓親戚圈”成為網絡熱梗,但現實中很少有年輕人真正使用。這說明年輕人依然尊重長輩,只是通過網絡宣泄不滿,展現了他們的善良與禮貌。
他認為,隨著時代發展,這類話題將逐漸淡出視野。老一輩離去后,具備強烈個體意識的年輕人未來不太會過度干涉下一代,從而形成新的家庭相處模式。
他進一步解釋,社會進步的本質是個體先適應環境,再逐步改變環境。
在呂軍生看來,親戚關系出現問題時,長輩也應反思,與時俱進,接納晚輩的變化,尊重他們的生活狀態,并以朋友的方式相處。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許多年輕受訪者也認為理想的親戚關系應是“朋友式”相處模式。而隨著這種觀念普及,血緣關系不再是00后衡量親疏的唯一標準,他們對親戚關系的親疏標準正悄然改變。
在王歡看來,地緣距離和共同話題,才是衡量親緣關系的主要指標。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更頻繁、更長時間地交流,并有更多面對面溝通的機會,雙方的關系會更親近,溝通也會更加順暢。張薇也認同這一觀點,她還認為親戚關系應拋開輩分束縛,“朋友相處”模式不該再有長輩式的說教。
在互聯網上,00后曾被稱為“斷親一代”,因為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甚至他們的父母也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人很少有親兄弟姐妹,最近的親戚通常是“表親”,甚至很多親戚已經是“表親二代”。而當血緣關系不再是衡量親情遠近關系的唯一條件時,新一代的獨生子女反而與自己的遠親變得更近。
小杜回憶,自己以前與父母雙方的親戚關系并不親近,因為都是表親或堂親,并非親兄弟姐妹,加上年齡和輩分差距較大,幾乎沒有共同語言,與這些親戚的關系甚至不如與要好的同事親近。后來,她和表姐先后生了孩子,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不多,這讓她和表姐有了共同話題,經常一起討論育兒經驗,來往也變得頻繁。
現在,小杜深刻體會到這種相處方式的好處:不僅多了一個可以交流的“朋友”,還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多了一個玩伴。“如果沒有表姐一家和我們相處,我兒子長大后可能就沒有親戚了。”
作為北漂的小朱,有表弟表妹在北京讀書,他們年齡相仿,經常來往,偶爾還會聚在一起。他們的一個共同話題是:“教育”同在北京的姑姑,勸她不要貪小便宜買保健品,小心上當受騙。這也讓三個表親的關系變得更加親近。
“我的大伯大姑家都有兩個孩子,他們是親兄弟姐妹,小時候我很羨慕他們有親兄弟姐妹。現在我和表弟表妹關系很好,這可以說是一種親情的代償,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經常在一起,有共同話題。”小朱說。
小朱認為,現代社會的家庭狀態與過去不同,大家不再住在一起,生活節奏快,加上生育政策等因素,親戚關系變得既熟悉又陌生。如果平時能多通過線上線下交流,即便是血緣較遠的親戚,也能成為“好朋友”;如果平時缺乏交流,再近的血緣關系也會形同路人。
標簽:
相關閱讀
-
“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
來源標題: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拆開層層包裹的快遞塑封,我國第一顆...
2025-03-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相關詞
- 沃爾沃XC90
- 西安藍田:詩意山水賦新章
- 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有新舉措
- 有一種生活,叫旅居云南
- 蘇州:咫尺乾坤的園林之城
- “職普融合”育出成長新路
- 為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添一份青春之力
- 中關村綜保區為企業創新“提速”
- 廣西上林:“紅馬甲”帶來好收成
- 云南蒙自藍莓:從田間走向全球
- 一張票管3天:門票經濟一小步 旅游經濟一大步
- “中國游”持續升溫
- 侗歌婉轉 蠟染多彩 侗寨迎客來
- 文旅戲劇:在山水實景中書寫“詩和遠方”
- 寧夏千年古灌區啟動現代化改造
- 肇興侗寨:“互聯網+”讓民族特色文化大放異彩
- 鄉土文化是縣域旅游的突出特色
-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亟需加快
- 古桑助農興 枝葉總關情
- 非遺保護遭遇“李鬼”,該如何正確面對
- 人工智能也能為中醫做加法
- 干貨!“國家版”減肥食譜來了
- 兒童乙肝防治專家共識發布一年見成效
- 減肥話題經久不衰,誤區不少
- 新方案探索用光控溶瘤細菌治療腫瘤
- 美年健康集團首家減重代謝中心落地深圳,AI賦能個性化體重管理新范式
- 呼吸科專家:治療感冒,中成藥具有多靶點抗病毒及緩解癥狀作用
- 新賽制下的中國排球聯賽呈現新氣象
- 中國男足抵達沙特備戰世預賽
- F1中國大獎賽3月21日至23日開賽
- 全國跆拳道錦標系列賽第二日 北體大選手斬獲兩金
- U19國家男籃細化戰術備戰世界杯
- 全國春季游泳錦標賽青島開賽
- 王楚欽孫穎莎領銜澳門世界杯參賽名單
- 2025全國五人制足球錦標賽開賽
- 世界羽聯公布最新一期世界排名 國羽三項居首
- 五天內兩場硬仗 國足拖住對手就是勝利
- 培養技能人才政策保障有力
- 基礎教育階段是培養數學人才的關鍵期
- 鄭州獎勵舉報“校園餐”違法行為
- 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
- 1434個專業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
- 專業隨著產業“轉”
- 用教育數智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 聚焦核心素養,建設個性化校本課程
- 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滿足民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
- 讓學生用腳步丈量國家進步的軌跡(解碼·思政課怎么上)
- 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陸續落地 金融活水注入創新浪潮
- 突破3000美元后 黃金價格將走向何方?
- 年內商業銀行金融債募資近3500億元 部分利率重回2%以上
-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理財
- 給預付消費加上“安全鎖”
- 貨幣政策調控力度與節奏更靈活
- 既要紓困又要防住長尾風險 消費貸“內卷”料迎變局
- 招商銀行養老金融:發揮耐心資本優勢,實現年金資產長期穩健增長
- 中信百信銀行入選“2025金融消保與服務創新優秀案例”
- 服務“一老一少一新” 上海農商銀行打造金融消費者教育宣傳新模式
- 服役20余年東四環路啟動大修 通行效率將提升15%至20%
- 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態勢
- 北京市郊鐵路東北環線擬設16座車站
- 2月70城樓市數據發布 業內:市場處于復雜調整階段
- 深圳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升至231萬元
- 網上“低價好房”到底靠譜嗎
- 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 住房公積金政策優化方向明確
- 房地產市場延續回穩態勢 新房銷售基本穩定
- 房地產市場延續上年四季度以來回穩態勢
- 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態勢
- “本土化”發力 中外汽車合資合作加速轉型
- 比亞迪發布超級e平臺 直擊“充電焦慮”痛點
- 營收再過千億,年銷破50萬輛大關 理想從創業公司向成長型企業邁進
- 比亞迪發布超級e平臺,以兆瓦閃充開啟“油電同速”時代
- 聯手阿里開啟智艙"iPhone時刻",“科技智己”再創新
- 一年花掉710億元研發費,科技大廠的基本素養
- 智能駕駛落地推廣宜以安全為先
- 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實施汽車召回1.14億輛
- 汽車產量十強省份變局,這些新勢力在崛起
-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回報豐厚
- 如何運動、怎么安排飲食?專家詳解全年齡段科學減重法
- 藏糧于技關鍵在授農以技
- 明晰規則破解預付式消費堵點
- 找準真需求創新消費場景
- 挖掘花生擴種潛力
- 持續推動即時零售擴容提質
- 早稻秧苗的價格如何“打”下來
- 財經觀察:消費更好 民生更“暖”
- 喝蘇打水能調節酸堿平衡,還能治胃病?專家提醒
- 不養花、不碰花,為什么還會花粉過敏
- 全國愛肝日:可防可治 遠離丙肝困擾
- 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6%
- 睡眠健康參考來了 推薦成年人晚11點前入睡
- 南北攜手共繪萬億冰雪經濟新版圖
- “美食+文旅”融合模式激發消費新活力 “煙火氣”中增添百姓幸福味
- 低空賞花、竹排泛舟……春日經濟“金”滿地 沉浸式體驗“花漾生活”
- 優惠多多!長三角鐵路3月20日起新增11款新型票制產品
- 科技助力農業生產 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 萬象“耕”新農事忙 希望的田野奏響科技“春之曲”
- 19歲的她完成“最壯烈的行俠仗義”
- AI當紅娘破冰概率大提升
- 萬象“耕”新進行時 蔬菜搶“鮮”7小時從湖南直達香港
- 南北攜手共繪萬億冰雪經濟新版圖
- 有一種生活,叫旅居云南
- 中巴醫療合作惠民生暖人心
- 浙江龍泉探索“僑鄉共興” 繪就山區共富新圖景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農忙盡顯“科技范兒” 智能設備助力春耕備耕
- 中國之城丨蘇州:咫尺乾坤的園林之城
- 引人才從“拼補貼”轉向“拼生態”
- “讓鄉親們的日子像獼猴桃一樣甜”
- 產假延長如何落地?學者建言生育成本共擔
- 我國去年集裝箱產量超過810萬標準箱創新高
- 國家醫保局:2025年1—2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人次6052.23萬,共濟金額86.87億元
-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理財
- 接口隨意調用、數據花錢可買……為什么總有人能夠“輕易”獲取我們的隱私信息
- “AI+”拓展多樣化新場景 “新質”“新型”消費激發消費潛力
- 退而不休、老有所為 銀發族爭當“時光合伙人”煥發新活力
- 萬象“耕”新、邂逅春光、消費升溫、植樹添綠 春天里的中國活力滿滿
- “美食+”多業態融合 “舌尖上的文旅”激發春日消費新活力
- 讓高水平人才“穩穩長出來”——我國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探索推進
- 都有數|成年人每周平均睡4個好覺,您的睡眠質量達標了嗎?
- 中國廣電完成首批輕量化5G新型應急廣播終端試點
- “花樣經濟”帶動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發展 春日文旅市場勾勒“好花常開”畫卷
- 文旅服務莫要過度依賴AI
- 文化領域,給“提振消費”最大彈性空間
- 《哪吒2》登陸歐洲觀眾直呼“震撼”
- 山東瑯琊,曾為古越國國都?
- AI時代來了,傳統藝術何為
- 清涼寺壁畫“何時歸”
- 這次,鏡頭對準他們的“幕后”
- 文旅新場景“助燃”春日經濟
- AI給傳統旅游業帶來哪些新風景?
- 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 大窯飲品全國經銷商大會召開 加速全品類+全渠道布局
- “春日經濟”熱力攀升 消費市場“春潮涌動”迸發蓬勃生機
- 從“性價比”到“心價比” 文旅消費開啟新風向
- AI聊天工具:情感支持的新選擇,還是心理健康的潛在隱患?
- 北京大興市場監管局“3·15”主題活動:守護消費權益,共筑滿意消費環境
- 中消協公布2024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
- 市場監管部門連夜查處“3·15”晚會曝光問題
- 預制菜標準亂象:企業自定執行哪款
- 卓正醫療更新招股書 2024年首次實現盈利
- 教育硬件賽道再升級 小猿學練機深耕本地化學練資源
- 2024年支持科技創新稅費優惠 超六成惠及民營經濟
- AI數字替身踏入時尚業
- AI改變煤礦開采傳統樣貌
- 2024年我國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
- 共創美好消費體驗 袋鼠媽媽以質為基共筑品質生活
- 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升至63%
- 虛擬電廠賦能寧夏能源轉型
- 全國最大“火電+熔鹽”儲能項目主體完工
- 光伏產業向技術創新要動能
- 【圖解】2025年1—2月原煤產量同比增長7.7%
- AI數字替身踏入時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