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零配件行業的海能實業(300787.SZ)決定跨界新能源,并擲出了一項大手筆投資。
8月29日,海能實業公告,公告正式與安福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書》,擬在江西安福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投資建設4GWh儲能電池項目,項目總投資18.6億元。
早在2021年,海能實業便開始著手布局新能源領域,今年公司組建新能源業務核心團隊,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西海能新能源、二級全資子公司東莞海能新能源,分別主要負責電芯電池、混合逆變器和電池模組業務。此次4GWh儲能電池項目實施主體正是江西海能新能源。
同日,海能實業還披露半年報,因信號適配器產品增長較好,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凈利潤約1.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59%、266.21%。
業績增長,新能源項目簽約,8月30日海能實業股價最高報47.66元/股,創下歷史新高,股價近4個月已上漲137%。
儲能電池項目預計年營收40億
早在8月15日晚間,海能實業便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西海能新能源4GWh儲能電池項目收到《江西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通知書》。8月29日,海能實業正式與江西安福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書》。
根據公告,該項目位于安福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投資18.6億元人民幣,計劃用地220畝,生產4GWh儲能電池,項目預計2022年12月前動工建設,2023年12月正式投產1GW,2024年12月擴產到2GW,2025年12月擴產到4GW,預計年營收40億元。
海能實業表示,如項目順利推進,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本投資協議簽署后,公司將采用謹慎和穩健的投資方式,對項目進行分期實施,短期內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事實上,早在2021年,海能實業便開始著手布局新能源領域,今年公司組建新能源業務核心團隊,目前研發團隊大約有50人的規模。海能實業在前段時間的投資者會議中表示,新能源產品大概在2023年第二、第三季度期間可以實現正常量產和銷售。
立足新能源領域,2022年4月25日、5月17日,海能實業分別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西海能新能源、二級全資子公司東莞海能新能源。其中,江西海能新能源主要負責電芯電池,東莞海能新能源負責混合逆變器和電池模組。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也是從海能實業設立江西海能新能源,釋放跨界信號開始,公司原本走勢平平的股價便開始一路攀升。其股價自今年4月底最低18.56元/股持續增長,在18.6億元投資消息披露后,8月30日其股價最高報47.66元/股,創下歷史新高。當日報收44元/股,股價較4月底漲幅達到137.07%。
經營現金流增超10倍
公開資料顯示,海能實業是領先的消費電子零配件ODM廠商,專注于為零售品牌客戶提供消費電子定制化產品。2004年公司前身深圳海能成立,十多年來公司持續深耕消費電子配件行業,已形成電線、模具、SMT、組裝等產業集群,覆蓋線束類、信號適配器、電源適配器等消費電子產品。
2018—2021年,海能實業的營收分別實現11.3億元、11.04億元、15.66億元、20.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7億元、1.19億元、1.35億元、1.86億元。
8月29日晚間,海能實業披露半年報,在信號適配器等產品銷售快速增長下,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同比增加47.59%;實現凈利潤約1.87億元,同比增加266.21%。
值得一提的是,海能實業在此前表示,公司制定的全年收入目標是增長30%以上,以上半年盈利情況來看,若下半年保持增速,公司目標或許能夠實現。
由于產品銷量提升,2022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達到13.04億元,經營現金流凈流入2.8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19.09%。
同時,海能實業的存貨也在提升。從數據面來看,2018—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貨分別為1.35億元、1.7億元、3.01億元、4.15億元、4.46億元;同期,存貨周轉率分別為6.21、5.25、4.99、4.3、2.03,連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