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生產的農忙時節,春播春插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新田縣通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大力改善農業生產設施條件,最大限度釋放農村土地價值,讓“沉睡”的土地煥發新的生機,為實現穩糧增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連日來,在新田縣新圩鎮上禾塘村土地整理項目現場,多臺挖掘機和推土機在山上來回穿梭,工人們則忙著修葺水渠,進行整個項目最后的掃尾工作,整理后的地塊錯落有致、層層疊疊。通過土地整理“筑巢引鳳”,昔日一直處于撂荒狀態的荒山,如今變成了種植大戶競相承包的“香餑餑”。
“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和荒土,由于基礎設施和自然條件差,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現在通過這個土地整理項目,改善了我們的基礎設施,現在都已經種植了玉米和大豆,不僅增加了耕地面積,還為我們的村集體收入增加了4萬多元。”新田縣新圩鎮上禾塘村支部書記鄭利平說,這片近200畝的旱地目前已經承包出去,全部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播種,預計今年可產玉米15萬、大豆產量5萬斤左右。
在新田縣金盆鎮青山坪村旱地改造水田項目現場,轟隆隆的機器聲中,種糧大戶駱貞偉正駕駛拖拉機在剛剛灌滿水的“新田”里耕耘,為馬上開始的早稻插秧做準備,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眼前這片300畝的水田此前是無人問津的荒山和荒土,新田縣自然資源局因地制宜,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要求,科學合理進行土地整治,大大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這也讓種糧大戶駱貞偉欣喜不已,與人合伙一口氣把300畝地全部承包了下來。
“這個土地整理好處相當大,幫我們把渠道、路都修好了,我們種田都能實行機械化,一個人種幾百畝田都沒問題,可以多打糧食多增收。”駱貞偉對種好這片田信心滿滿。
近年來,新田縣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的同時,加大了土地開發項目和增減掛鉤項目的實施力度,2021年實施的5個土地開發項目和11個增減掛鉤項目主體已經全面完工,新增耕地2000畝;2022年計劃土地開發項目新增耕地面積3850畝,為糧食生產擴面增產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新田縣還對新增耕地實行嚴格的種植措施,優先發展糧食作物種植,確保新開發耕地實現穩糧增效。
“一方面是激勵措施,鼓勵老百姓種田種糧,對于旱土,我們獎勵的標準是每年600元/畝,對于水田,每年獎勵的標準是800元/畝,而且連續獎勵三年。第二個是考核監督機制,對于鄉鎮,不落實種植措施的,實行年終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新田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譚宏說道。
新田縣通過連片整理和流轉總體規劃,劃分不同的產業區,不斷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筑巢引鳳,充分利用各種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領農村留守的有效勞動力發展現代農業,有效破解耕地撂荒等問題,最大程度提高土地效益,助力鄉村振興,讓農民真正從土地上獲得了更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