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樂普生物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每股7.13港元。樂普生物是樂普系的一員,除樂普生物外,樂普醫療啟動了多項業務的分拆上市計劃,包括樂普診斷、樂普心泰。作為國內知名器械公司、心血管龍頭之一,樂普醫療主營業務涉及心血管支架、心臟起搏器、心血管藥物等領域。隨著高值耗材控費正式拉開序幕,冠脈支架打響第一槍。2020年,以冠脈支架為主的器械業務進入集采,樂普醫療業績開始承壓。集采壓力下,推動子公司以及分拆旗下業務上市成了樂普醫療的戰略方向之一。
樂普生物登陸港交所
2月23日,樂普生物正式登陸港交所。早盤,樂普生物以7.13港元平開,隨后由漲轉跌,很快破發,跌幅達4.5%。截至收盤,樂普生物上漲0.14%,報7.14港元,最新市值118.42億港元。
樂普生物是樂普系的一員,由蒲忠杰2018年發起設立。天眼查數據顯示,樂普生物的第一大股東為蒲忠杰,A股上市公司樂普醫療也為公司主要股東之一,持有20%的股份。
不同于樂普醫療的心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等業務,樂普生物瞄準創新藥賽道。“樂普生物一直專注于創新藥的開發、產品管線的構建與完善。”蒲忠杰這樣描述。
不過,由于新藥研發投入大,尚未有產品商業化,樂普生物仍處虧損狀態。2020年,樂普生物的凈虧損由2019年的5.16億元增長19%至6.13億元,兩年凈虧損超10億元。
針對旗下公司業務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樂普醫療方面,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公開報道稱,蒲忠杰認為,樂普生物于香港交易所上市不僅讓公司踏足國際資本市場,更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
頻繁分拆上市
樂普生物僅是樂普醫療推動上市的其中一例。此前,樂普醫療還計劃分拆控股子公司樂普心泰以及樂普診斷分別至港交所、科創板上市。鑒于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樂普醫療于2021年6月撤回分拆樂普診斷至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樂普心泰的上市則仍在推進中。
分散業績壓力或是樂普醫療頻繁分拆上市的原因。樂普醫療在2020年年度報告摘要中提到,受四季度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采的影響和一季度疫情影響,傳統金屬藥物支架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報告期內該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4億元,同比降低1.05%;支架系統(支架、球囊、配件及外貿)營收11.08億元,同比降低38%;核心心血管介入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1.13億元,同比降低37.85%。同時,器械產品代理配送業務收入3.8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0.5%。
資本市場層面,樂普醫療的總市值也從曾經的812億港元跌至如今的389億港元,跌幅超五成。
公開報道稱,樂普醫療董事長兼總經理蒲忠杰在2021年2月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已經深刻認識到集采政策將逐漸常態化,并提出包含融合、增效等的應對策略,多個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動作也在其中。據市場消息,樂普醫療旗下心電人工智能相關的子公司“樂普云智”,如今也在股份制化。
醫藥行業投資人士李頊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集采常態化下,樂普醫療業績承壓,而創新藥、創新器械研發資金投入大,樂普醫療分拆旗下業務,推動旗下業務上市,分別融資從而獲得發展資金。
藥企分拆熱潮
事實上,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分拆業務上市形成熱潮。2020年以來,已有包括長春高新、遼寧成大、華蘭生物等在內的近20家藥企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
2020年5月,長春高新發布公告稱,擬將其子公司百克生物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長春高新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擁有對百克生物的控股權。IPO前,長春高新持股46.15%,為大股東。2020年9月,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審議結果,同意首發上市。成大生物是A股上市公司遼寧成大的子公司。2020年12月,華蘭生物旗下華蘭疫苗向深交所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
如今,百克生物、成大生物以及華蘭疫苗均已登陸資本市場。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曾對媒體表示,藥企分拆的基本都是研發部分,醫藥企業將高風險的下屬研發單位分拆,且保有控股權是一種比較理性的隔離風險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