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龍華區“年度教師”劉靜(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
深圳新聞網2023年8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莎莎 實習生 敖宇潔)“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愿為、善為、有為。”這是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的劉靜老師在2023年龍華區“年度教師”評選活動上講的一句話。在長達16年的教學生涯中,劉靜將這句話貫徹始終,成就了她深圳市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四屆深圳市高考工作先進個人、區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等等一系列榮譽。但這些榮譽沒有讓劉靜滿足,她認為榮譽是責任、是鞭策,只會促使她更進一步追求創新、再上層樓。
家庭教導埋下種子,以愛育人引領學生
劉靜成為一名教師和她的父親息息相關。她的父親是一名有著近50年黨齡的老黨員,一輩子學技術、教技術。父親的言傳身教在劉靜的心中埋下了一顆教書育人的種子。2007年7月于東北師范大學畢業后,劉靜選擇南下,加入深圳教師隊伍,從此開啟了她為之奮斗不懈的教書生涯。
在劉靜自身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曾得到過許多師長的幫助和提攜。對劉靜而言,“愛”是她的教育中最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缺少愛的教育,就算有再多的知識,那也只能像星光一樣璀璨而遙遠,無法做到同火焰一般溫暖他人。”她說,“做好一名教師,首先要有仁愛之心。”
所以在和學生相處時,劉靜希望可以和他們坦誠相待做朋友。開學不到一周,她就可以記住班級所有學生的名字。劉靜的用心與細心,讓她迅速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平時,她常跟學生分享自己成長中的經驗與教訓,也鼓勵學生有勇氣問她一些“傻問題”,讓她成為可以幫助他們的那個人。劉靜說,自己希望能做學生們的“良師”,也更愿意做他們的“益友”。
在同學們的眼中,劉靜除了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孩子王”。“我們會在郁悶的時候,一起喝杯奶茶一起吐吐槽,分享心事。”學生心目中的劉老師更像是好朋友、“溫暖可愛”的大姐姐。
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在十余年的執教生涯中,劉靜不僅擔任過高中地理教師、高三班主任,也承擔過校辦工作。認識她的人稱她為“拼命三郎”。“工作再難再苦、再煩再累,總得有人做而且還要做好。”這是劉靜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1萬多字的材料,她在一個晚上寫完。幾千份的學案與試題,是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付出。幾十萬字的班級管理經驗與案例,是她十幾年嘔心瀝血的結晶。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拿過的榮譽和獎項不勝枚舉:全國錄像課評比一等獎、廣東省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課件評比一等獎、深圳市優質課例視頻質量獎、還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新高考 新實踐》以及中國教育報《深圳教育研究》《特區教育》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專業論文數篇……這些,都是劉靜一步一個腳印收獲的成果。
在當今新課程、新教材的背景下,她遵循地理教學“生活化”“問題化”的基本理念,打造大單元問題化課堂,積極開展問題式教學,指導學生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地理思維能力。課堂上圍繞中心問題選取最有價值的素材設置問題情境,按照“小切口、大縱深”的特點設置問題鏈,力求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升內悟能力。
劉靜把原本的課程框架全部打碎,重組成一個有機的體系,用生活化的語言,把生硬的地理概念講得靈活親切。她還通過整合課程內容,創建提質增效培優補弱數字資源庫;建立學業發展電子檔案,依托大數據量身定制成才方案,促進人工智能與教學深度融合,讓因材施教不再是空口號。
教育是愛的行動,是一種力的雙向作用。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從“解題”轉變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做題”轉向“做人做事”,劉靜在教學中的每一步都力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她堅信:通過堅持踐行文化育人、以愛育人的理念,把滿腔的愛灑在孩子身上,有一天,學生們終會把愛回饋給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