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中國發布丨增加地方自主財力 優先滿足
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就“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談及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保”工作,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當前基層“三保”呈現總體平穩、局部偏緊的態勢。根據全國基層財力總量測算,“三保”底線是有保障的。下一步,財政部將持續采取務實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單,積極構建長效機制,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三保’是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財政的基本職能。”藍佛安介紹,2024年,財政部不斷健全覆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動態監測、應急處置的“三保”管理體系。其中,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超過10萬億元,并督促地方將財力下沉基層,優先足額安排“三保”經費預算;加強地方財政運行監測,同時按照“縣級為主、市級幫扶(兜底)、省級兜底、中央激勵”的原則,層層壓實責任,做細“三保”風險應急處置預案等。
“下一步,財政部將持續采取務實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單,積極構建長效機制,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藍佛安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本地區“三保”的第一責任主體,要定期研究完善保障措施。各職能部門對本領域“三保”政策落實負主要責任,并與財政部門建立橫向協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此外,要結合年度預算安排,持續加大中央對地方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財力性轉移支付比重。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增加地方自主財力。同時持續跟蹤地方收支運行和庫款保障情況,對庫款緊張的地方,中央財政通過提前調度資金等方式予以適當支持。督促省級財政部門加強庫款監測,增強基層庫款保障能力,優先滿足“三保”支出需要。
為了進一步緩解債務壓力,藍佛安表示,將更大力度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較大規模債務限額履行法律程序后會向社會詳細說明,并繼續在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用于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加強動態監測,推動建立覆蓋“三保”全過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監測體系,動態捕捉潛在風險,及時進行預警和提示,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