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中國發布丨財政部再放大招!將用好專項債券來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就“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談及財政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財政部與相關部門同向發力,聚焦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不斷優化財稅政策,推動房地產行業回歸平穩健康發展軌道。在已出臺的政策中,主要包括需求端、供給端和化解風險三個方面。
其中在供給端,近三年,中央財政安排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2124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2800億元,并統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支持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666萬套,用于滿足城市中低收入群體、新市民還有青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同時,也支持各地積極穩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16萬個、惠及居民2725萬戶,支持棚戶區、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420萬戶,發揮了穩投資、促消費和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在化解存量風險方面,財政部門配合出臺了“保交樓”專項借款政策,對3500億元專項借款予以貼息,去年以來已預撥貼息資金62億元,支持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此外,我們還配合推動保交房攻堅戰、消化存量商品房和閑置土地等,防范和化解房地產風險,穩定社會預期。”廖岷說。
廖岷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積極研究出臺有利于房地產平穩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第一,允許專項債券用于土地儲備。主要是考慮到當前閑置未開發土地較多,支持地方政府運用專項債回收符合條件的閑置存量土地,確有需要的地區可用于新增的土地儲備項目。
第二,支持收購存量房,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考慮到當前已建待售的住房相對較多,將用好專項債券來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并繼續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支持方向進一步優化調整,適當減少新建規模,支持地方更多通過消化存量房的方式來籌集保障性住房房源。
第三,及時優化完善相關稅收政策。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