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作為支撐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未來。在這一進程中,肥料作為糧食的“糧食”,其質量與標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公告,其中由新洋豐聯合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起草修訂的《復合肥中鉀含量的測定》(GB/T 8574-2024)和《復合肥中縮二脲含量的測定》(GB/T 22924-2024)兩項國家標準獲批發布。新洋豐作為國內復合肥行業的標桿企業,再次在全國復合肥行業標準化建設中發揮了引領作用,為整個行業的規范化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統一標準,助力行業提質
在全球糧食安全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肥料作為現代農業生產的基石,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復合肥中的鉀含量和縮二脲含量是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肥料的使用效果和農產品的品質。
鉀作為三大必需營養元素之一,在保障作物產量方面作用巨大;而縮二脲則是尿素基肥料中的常見雜質,可能對作物吸收產生不良影響,并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隨著肥料行業的發展以及檢測方法不斷改進,制定更加科學、快速的測定方法標準,對復合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復合肥料中鉀含量的測定》(GB/T 8574-2024)規定了復合肥料中鉀含量的提取和測定方法,該標準采用超聲提取ICP-OES法測定復合肥料中鉀的含量,該方法簡化了操作流程、避免了過程損耗和交叉污染。經實驗室驗證,該方法的鉀成分標準物質回收率為99.33%,方法方便快捷、準確度高、精密度高、適用性廣,能夠大大縮短檢測時間,非常適用于大量樣品的批量分析。
《復合肥料中縮二脲含量的測定》(GB/T 22924-2024)規定了復合肥料中縮二脲含量測定的試驗方法,該標準修訂的高效液相色譜法解決了原有標準中使用C18色譜柱導致硝酸根、含酰胺鍵的脲基縮合物的分離效果不佳,標準適用性受限的問題。經實驗室驗證,該方法樣品中不同濃度梯度的加標回收率95.22%~107.24%,平行測試的相對標準偏差(RSD)0.69%~2.72%,準確度高、精密度高、適用性廣。
此次發布兩項國家標準的制定遵循“實用性、統一性、規范性”的原則,盡可能與現行國內外通行標準接軌,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鉀含量測定的標準化可指導農民選擇合適的肥料并進行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及作物產量,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縮二脲含量檢測標準則為農產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保障,為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國家化肥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上海)副主任房朋表示,“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對于提升復合肥料檢測水平、保障復合肥料產品質量、規范行業發展等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兩個標準的實施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復合肥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進一步保障農產品的安全性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
聚沙成塔,驅動綠色引擎
綠色發展是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方向,《“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和《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均提出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方向。作為復合肥行業龍頭企業,新洋豐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參與國家、行業等標準的起草、修訂與推廣工作,持續引領復合肥行業綠色發展。
目前,新洋豐已經參與起草了包括《復合肥料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在內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2項,為行業標準化建設以及規范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此過程中,新洋豐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戰略,并不斷吐故納新,確保每一項標準都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及科技發展趨勢,從標準編制到實驗論證,都嚴謹務實、兢兢業業,從而為行業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以及技術支撐。
兩項國家標準起草人之一、新洋豐執行總裁楊磊在談及標準發布時表示:“作為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新洋豐通過科學規范的標準,不僅提升了產品質量,也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我們將繼續守正創新,破土深耕,引領肥料行業走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新洋豐的長期目標及動力源泉,而標準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正是我們邁出的重要一步。
此次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不僅是新洋豐深耕復合肥行業的標志性成就,更為中國復合肥行業標準化建設和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新洋豐將繼續秉承“引領行業新趨勢,打造百年新洋豐”的企業愿景,堅持創新為魂,勇立潮頭,深化標準化建設,以更高標準助力農業綠色發展,實現生態保護與農業增效雙贏。(郭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