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美化鄉村何以淪為折騰鄉村?
近年來,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眾多美麗鄉村讓人賞心悅目。與此同時,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地區把鄉村建設狹隘理解為“造景”,甚至熱衷“堆盆景”,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對當地農業生態產生破壞。這種虛而不實的鄉村“造景”風顯然不能得到群眾認可。
鄉村建設,與美化環境,顯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至少是鄉村建設、鄉村發展與鄉村繁榮的一個標志。如果考慮到環境育人的作用,美化鄉村,既是大有必要,更是大有可為。正是著眼于此,今天,美化鄉村,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熱潮,而且,就事實說話,也確實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僅讓當地村民直接享受賞心悅目的紅利,而且,也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與繁榮。
不過,在一片大好形勢之下,少數地方也出現了因“面子工程”的心態作祟而導致的折騰。在西南地區某鄉村旅游大縣,一些村莊為建設旅游項目,將沿路、臨房一些地塊進行修葺美化,打造各類小景觀。有村民反映,自家旁邊的景觀水池原來是耕地,后來流轉給村里修建了景觀,每年拿一點土地流轉費,“前不久聽說又要恢復耕地,但水池下面都做了硬化,怎么好恢復?”
顯然,當地已經將部分耕地改為景觀水池,現在,又要將景觀水池恢復為耕地。且不說能否成功恢復耕地,僅僅是這樣的顛而倒之、倒而顛之,直接后果,至少是浪費大量的財力與人力。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折騰,并非個例。前不久,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2022年耕地保護督察發現的67個違法違規重大典型問題,侵占耕地造景的占到13個。半月談記者注意到,部分違法違規案例還存在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情況。
這樣的折騰,不僅造成了財力與人力的浪費,對于政府公信力,也會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害,最終結果可能就是,許多真正促進鄉村發展、造福當地民眾的政策,也會讓村民因為“狼來了”的心理而冷眼下看,甚至就是反感與拒絕。更何況,這樣的折騰過程中,也容易導致利益鏈的形成而造成種種腐敗行為的發生。
對此,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杜絕盲目跟風的行為。哪怕確實是為鄉村發展著想,我們在美化鄉村的過程中,也必須因地制宜,既要“制造新景”,更要“盤活舊景”,如此,鄉村美化,才能真正落在實處。另一方面,以美化鄉村為名而亂折騰的事件之所以屢屢發生,也暴露了審核、監管與懲戒的欠缺。因此,在提升基層領導意識與能力的同時,審核、監管與懲戒也必須及時跟進。如此,美化鄉村,才能名副其實。(范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