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趙紫東) 8月20日晚,全國“村BA”西南大區賽落幕,重慶開州的長沙鎮籃球隊獲得亞軍,成功挺進全國總決賽。華龍網及重慶多家媒體對賽事進行跟蹤報道和視頻直播,讓火爆的“村BA”在重慶觀眾面前,又多了幾分“火鍋味”。
萬人賽場里,場內球員頑強拼搏,場外觀眾激情助威。在享受籃球帶來的純粹快樂同時,也讓人產生一些思考。渝黔山水相鄰,人文相親,我們重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可以向出圈的“村BA”學些什么?
(資料圖片)
學IP打造
用原生態激活鄉土文化強大生命力
貴州“村BA”有多熱鬧?萬人球場一座難求,提前4小時前來占位已經是標配。觀眾小到3歲稚童,大到80歲耄耋;他們敲打不銹鋼盆助威,敲壞了也不心疼,要的就是為心儀球隊助威的氣勢。比賽時,農民是主角,他們激烈對抗,奮勇爭先;解說員靈活切換普通話、貴州話開展“雙語解說”,風趣幽默引得觀眾笑聲連連。
“村BA”的原生態讓城里人感受到真正的熱愛、淳樸的歡樂、平凡的美好、真切的幸福。賽事結果似乎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到球員的拼搏,體驗到球迷的熱情,拉滿的淳樸值、氣氛值、火爆值、精彩值詮釋出鄉土文化在籃球比賽中的獨特魅力。
村民收獲精神上富足,錢包自然也不會空著。當地數據顯示“村BA”給臺盤村帶來50萬游客,當地設置移動攤位106個,固定攤位70余個,直接拉動全鄉餐飲等行業消費4000萬元以上,實現藏富于民。
借助巨大的流量,臺盤村趁熱打鐵將自己打造成“村BA”圣地,布局農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放大IP效益。
像臺盤村一樣,重慶不少區縣鄉鎮都有較好的農民體育傳統,具備打造IP的現實基礎。比如,巴南區二圣鎮集體村、彭水縣三義鄉五豐村等地村民常常自發組織籃球賽;合川龍舟、銅梁舞龍、奉節武術也極具重慶特色,有極大的IP打造空間。
照搬照抄不一定取得成功。對于重慶來說,不妨把農村體育IP當做“土特產”來打造,使其成為聚人氣、財氣的鄉村振興新引擎。
——念好“土”字訣。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群眾更堅實。把農民體育基礎當做起點,發力挖掘體育運動與美好幸福生活方式的聯系。用原汁原味的“土氣”賦予體育運動更深情感和精神價值,使其成為人人向往的大狂歡。
——打好“特”字牌。“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通過挖掘既是本地亮點,又能跳出本地看本地的特色項目,最終將地域特點突出、風情明顯的體育賽事推向臺前。
——唱好“產”字歌。“村BA”不收門票、不拉贊助,要實現賽事長久運營的良性循環,必須實踐好人文經濟學。做好文化搭臺、體育唱戲、旅游創收,用產業鏈助推賽事IP成為地區形象傳播的載體。
學賽事傳播
用好自媒體激活傳播裂變
“村BA”的爆紅出圈,是“運氣”,也是“命運”。
“運氣”是當地村民的支持和網絡傳播力量疊加的缺一不可。“命運”是在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之后,農民生活逐漸富足、國家大量基建投入,人民群眾由物質生活需求向更高精神生活追求轉變,這是“村BA”火爆出圈的必然。
臺江縣常務副縣長王竣曾分析過“村BA”的媒體傳播鏈條,他認為賽事傳播的成功,離不開當地群眾、自媒體的傳播和權威媒體的雙重助力。
當地數據顯示,自從去年7月12日開打以來,臺江縣臺盤村“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貴州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全國“村BA”等賽事網絡傳播量近80億次。
登上傳播頂峰的“村BA”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借鑒的路子,也給了大眾留下幾點啟示。
——點火種。以自有全媒體矩陣和全民傳播分享帶動熱度,擴大賽事影響。
——增熱度。吸引各類自媒體團隊參與,借助他們的流量將賽事關注度推上新高潮,使賽事成為全民熱點。
——擴影響。邀請國家、省級各類權威媒體報道、名人解說和參與傳播,將賽事的熱度推上頂點。
學鄉村治理模式
以體育文化活動促進鄉風文明
“‘村BA’火熱背后,藏著鄉村善治的‘密碼’。”臺盤村第一書記張德分析道。
在臺盤村,籃球對鄉風文明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以往村民發生口角很容易就變成武斗,現在大家都是“球斗”。吵干嘴皮子不如1V1打場球決勝負。
更難得的是,隨著體育運動風氣的盛行,當地麻將桌上的人少了。“村BA”帶來的積極向上精神,感染著村民,最終將一個精神煥發,自信歡樂的鄉村呈現給大家。
鄉村治理的形式多種多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村BA”的出圈,給了我們學習的樣本,那就是如何用好體育文化這個治理潤滑劑,激活農民主體意識,共同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和美鄉村。
在重慶,鄉村普遍采取“黨建+網格化+數字化”鄉村治理方式。這種方式以農民為主角,探索出“積分制”“清單制”“院落制”等治理形式,細化了治理單元、縮小了服務半徑,打通了“神經末梢”,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在江津先鋒鎮,類似臺盤村的“以文促治”實踐一枝獨秀。當地定期舉辦的村晚是村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少江津區的市民也常來“湊熱鬧”。先鋒鎮用一部村史、一首村歌、一臺村晚、一支文藝隊伍、一個文化廣場的“五個一”工程,鼓勵村民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養成“我的鄉村我治理”的參與意識,把反應式管理轉變為參與式治理。
讓上述這些有文化味的治理模式多點開花,是鄉村文化振興應有的題中之意。
重慶江峽相擁,擁有不少極具鄉土風情的體育文化運動資源。期待這些體育文化資源能與農文旅繪出富民產業的同心圓,轉動反映和美鄉村幸福生活方式的萬花筒,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期待重慶也能創造出一個釋放情感和精神價值的全民體育狂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