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政策接續發力,穩外貿成效顯著。海關總署網站9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0.1%。專家分析稱,雖然國內外形勢不容過于樂觀,但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較強動力,外貿仍在增長,在全球進出口版圖中的地位也將會進一步提升。
今年前8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1%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0.1%。其中,出口15.48萬億元,增長14.2%;進口11.82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3.66萬億元,擴大58.2%。
其中,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同比增長10.1%、14.2%、5.2%,而2021年1—8月,中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23.7%、23.2%、24.4%,均為10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
“與2021年相比,今年的進出口增長看似有明顯下降。”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彭波分析表示,“但是,2021年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極低增長基數之上的,并不能真實地反映中國的外貿增長實際情況。”他表示,如果從2020-2021兩年平均增速看,則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10.8%、11.2%、10.3%。與之相比,今年進出口總值的增長基本持平,出口要高一些,而進口增速則大大放緩。
“數據對比說明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較強動力,尤其是產業鏈供應鏈基本上沒有受到上半年疫情的重大影響,但是國內需求則因受疫情影響,出現了下滑。”彭波表示。
而從8月單月看,我國外貿也在穩定增長中。海關總署數據顯示,8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71萬億元,增長8.6%。其中,出口2.12萬億元,增長11.8%;進口1.59萬億元,增長4.6%;貿易順差5359.1億元,擴大40.4%。
中國商品國際競爭力相對上升
穩定增勢下,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內外形勢卻并非完全樂觀。“從內部因素來看,下半年疫情又出現多點散發的情況,珠三角一帶深圳、廣州、東莞等地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同時,作為西部經濟大省的四川高溫與地震疊加,對外貿而言都是不利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外部環境來看,歐美經濟最景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嚴格來說,美國已經技術性衰退了,而且當下其通貨膨脹很高,必然會損害經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國際市場的環境也不能抱過多的幻想。而且,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多方面的沖擊,特別是俄烏沖突,對我國也有影響”。
“美國仍在不斷加大力度圍堵中國的發展,俄烏沖突進一步打亂了全球生產體系,經濟全球化的前景愈加混亂。”彭波也認為,當下全球外貿形勢總體欠佳。“聯合國等各大國際機構均對世界經濟前景持悲觀看法,紛紛下調今年及未來數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受經濟增長下滑、通貨膨脹及各國財政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的沖擊,全球總需求預估將出現較大下降,我國外部需求也將受到影響。”
“所以我覺得下半年形勢不容過于樂觀。”白明介紹,“現在采購經理人指數、出口新訂單指數還在50以下,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我國在拓展國際市場上的壓力很大,即使有訂單,做起來也并不輕松,存在利潤不高等問題,做不好就容易虧損。”
但一部分積極信號在持續釋放。“在全球的超預期因素下,中國的生產能夠保持基本穩定,而且物價水平較低。因此,在全球需求總體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相對上升,出口預計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并可能有所加速,中國在全球進出口版圖中的地位也將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彭波表示。
此外,白明分析稱,“人民幣比上半年有所貶值,這對企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國際航運的價格出現回落,這點也是一個優勢。此外,控制住疫情仍然是政策發力最主要的核心”。
產業鏈供應鏈企穩
為應對新形勢下的各類難題,政策多次發力穩外貿。例如,為解決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零售進口退貨商品只能在海關特殊區域外分揀的問題,海關總署于2021年9月發布退貨中心倉模式的公告,指出跨境電商企業可在特殊區域內設置退貨商品專用存儲地點,將退貨商品的接收、分揀等流程在區域內開展。
“相較于傳統退貨模式,企業省去退貨商品在區外區內兩次分揀操作,大大縮短整體退貨時間,同時也減免了區外倉庫的運營成本。”海關總署企業管理和稽查司司長王勝表示,“對于消費者而言,提前完成退貨,可以盡早實現將購買商品所耗用的跨境電商年度個人額度返還”。
據創懷(上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測算,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退貨,可提高退貨周轉效率近五成,預估每年能為區內電商企業節約綜合成本150萬元左右。
彭波認為,還需要進一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保證供給。同時,加快創新研發,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促進產業升級。“這既有利于打破美國的貿易封鎖,也有利于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當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在進一步加強國際經貿合作方面,彭波則認為,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RCEP等全球貿易平臺,以改善中國的國際經貿關系,擴大并強化中國在國際經貿格局當中的影響,并不斷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在充分利用國際大循環的同時,加快內循環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國內生產供給體系,確保產業安全。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對于上述問題,商務部已提出一攬子政策多措并舉穩定外貿。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曾于8月18日介紹,將充分發揮各級穩外貿工作機制和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制作用,加強外貿企業生產經營保障,及時暢通物流堵點,并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推動降低企業進出口環節成本,幫助外貿企業增動力、添活力、減壓力。
“同時,發揮貿易暢通工作組和已簽自貿協定的積極作用,指導企業精準開拓國際市場。指導各地方、重點行業協會優化線上辦展模式,幫助企業拓展新市場、搶抓新訂單。”束玨婷表示,“商務部持續推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支持鼓勵創新、綠色、高附加值產品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