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了解更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麒麟區茨營鎮,是一個生態小鄉鎮,主要產業蠶桑、煙葉和出口蔬菜種植。小鎮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沒有工業污染和所謂的旅游景點,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幾乎家家從事蠶桑養殖。
蠶絲文化博物館(9月3日攝)
近年來,茨營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有機結合,大力盤活村集體經濟,建設好美麗鄉村,讓更多的群眾致富增收,共享鄉村振興成果。同時,深挖茨營鎮彝族文化、蠶桑文化資源,以文化引領為鄉村振興鑄魂。
蠶絲文化博物館(9月3日攝)
在蠶絲文化博物館,設立有農產品交易中心、黨員培訓中心、產業服務中心。它是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的子項目之一。記者看到,館內桑蠶品種展示區、蠶具展示區、蠶絲成品展示體驗區、蠶絲現代文明展區、農產品展示區、特色產業展示區六塊區域,博物館中記錄著茨營鎮桑蠶生產的發展歷史。日積月累逐漸發展壯大形成支柱產業、成為一個蠶桑優質繭生產專業鎮。蠶農靠種桑養蠶鼓起了“錢袋子”走上致富路,從而提振了廣大干部群眾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心和熱情,使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蠶絲文化博物館(9月3日攝)
據了解,茨營鎮蠶桑發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距今有已170余年的發展歷史。茨營鎮是蠶桑大鎮,是麒麟區繭質最好、面積最大的地區,桑園面積已經超過3萬畝,年產值破億元;茨營鎮深入挖掘蠶桑歷史,創新發展模式和文化載體,建設麒麟區蠶絲文化博物館,弘揚蠶桑、農耕文化。同時,加速蠶桑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發展高端蠶絲制品、桑葉茶、桑枝食用菌等衍生產品,產業鏈得到有效延伸,高原特色絲綢小鎮內涵逐漸豐富。蠶桑產業已成為茨營鎮的支柱產業。
蠶絲文化博物館(9月3日攝)
下一步,茨營鎮在推進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工作中,將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產、二產、三產“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標準,健全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建立農村生態文明發展機制,為全省乃至全國探索出一條農村綜合性改革的新路子。
·END·來源:麒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