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更高的性能要求,正在推動材料環節尋求新的突破。
6月27日晚,杉杉股份(600884.SH)公告,公司董事會同意下屬子公司在寧波市鄞州區投資建設年產4萬噸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
【資料圖】
另一負極龍頭貝特瑞此前已率先試水,今年4月初其硅基負極材料建設項目在深圳開工。
兩家公司,是目前國內可以實現硅基負極批量化生產的僅有的兩家企業,投資金額、擬建產能相同,就連建設周期也計劃在2023年底前后完工。不同之處在于,貝特瑞一期產能為1.5萬噸,杉杉股份略低,為1萬噸。
6月28日,杉杉股份一位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硅基負極,公司前幾年就已經開始研究,去年出貨量在百噸左右,今年預計會達到千噸級別。”該人士特別強調,硅基負極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公司肯定要布局,不可能白白空起。
不過,不同聲音同樣存在。同屬行業龍頭的某負極企業人士便指出,“現階段,不能確定硅基材料一定是負極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就貝特瑞、杉杉股份的建設周期來看,亦與下游預計的2023年新型電池量產節點相吻合。視覺中國
資金余額56億元,再投50億元?
杉杉股份的手頭不寬裕。
其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約56億元,另有四川眉山、云南安寧等負極項目資本支出計劃”。
資金并不寬裕的情況下,為何該公司還要執意建設4萬噸硅基負極產能?
這可能與下游動力電池行業的變化趨勢有關。
經過近幾年發展,石墨負極的能量密度幾乎達到了理論值的上限,而下游車企對動力電池的性能要求仍在提升。比如特斯拉主推的4680大圓柱電池,以及寧德時代近期發布的麒麟電池,無不要求更高的能量密度。
在工藝開發到一定程度后,效用邊際遞減,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材料的創新來實現。
負極材料,可分為碳系、非碳系兩類,前者代表為石墨負極,為當前主流負極材料,后者則包含了鈦基、硅基、錫基材料、氮化物和金屬鋰等不同類別。
與石墨負極相比,硅基負極理論上具備更為明顯的優勢。
百川盈孚負極行業分析師周浩表示,硅基負極的市場占有率比較低,但是硅基負極理論上的克容量為4200mAh/g,是石墨的10倍以上,在能量密度上完全是一個更高維度級別的存在。
缺點也同樣存在,當硅與鋰發生合金化反應的時候,硅的體積會急劇膨脹100%—300%,嚴重影響鋰電池的使用時間。
所以,現階段的硅基負極,主要是在石墨負極中摻雜10%左右的硅基材料,以提高動力電池性能,4680電池便是如此。
就貝特瑞、杉杉股份的建設周期來看,亦與下游預計的2023年新型電池量產節點相吻合。
此次杉杉股份規劃的一期1萬噸硅基產能,自取得施工許可證起算,預計2022年底開工,建設周期為12個月。
“本項目符合市場增長需求。基于市場對高能量快充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隨著下游大圓柱電池以及長續航快充車型規模化量產,中信證券預計2026年硅基負極材料需求規模將達10萬噸。”杉杉股份公告指出。
不過,此次公司投資新產能仍然有豪賭之嫌。一方面公司賬面可動用資金不多,另一方面公司至今尚無在手訂單。
“現階段硅基負極主供3C、數碼和電動工具,動力電池領域已經通過部分廠家的產品測試,至于具體是哪幾家不便透露。”前述杉杉股份人士透露。
不過,在問及公司是否具備動力電池領域訂單時,該人士表示尚未取得,“動力電池的量要遠大于數碼產品,加上硅基負極沒有石墨化工序,未來可能會成為重要的盈利點,現在公司是為未來做前期布局。”
商用變數仍存,另有行業龍頭保持觀望
與杉杉股份下“重注”押寶硅基負極,和賣方等中介機構的強烈看好不同,仍然有不少負極企業保持觀望,而這代表了部分產業資本的態度。
“目前還沒有看到客戶明顯的需求,沒有拿到客戶的批量訂單,至于接下來硅基負極能否一定會成為負極的發展方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也不能確定。”國內某負極頭部企業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與杉杉股份相對激進擴產,這家負極企業表現得更加現實,要先將石墨負極的利潤賺到手。
據上述人士介紹,最近三四年,公司客戶都在不斷催貨,所以公司現階段希望提高資金利用率,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有效的市場里。
那么,假設明年硅基負極市場爆發,該負極企業豈不是會落后一步?
“過去幾年,也有不少人提出過類似的疑問,不過最后行業的發展證明,反而是其他企業會快人一步。如果后續硅基負極需求上來了,公司在中試生產線的基礎上,產能很快會配上來。”上述負極企業人士指出。
需要指出的是,與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環節的壓倒性優勢不同,國內負極材料頭部企業的差距并不明顯。
21世紀經濟報道于5月初推出的報道表明,目前負極行業前三甲貝特瑞、璞泰來和杉杉股份的差距不算太大,2021年負極材料收入分別65億元、51億元和41億元。
2020年、2021年石墨化加工費上漲,使得石墨化自給率成為了影響不同企業盈利能力高低的因素之一,自給率越高,利潤率越高。
那么,在硅基負極可能成為“新風口”的背景下,是否又提供了一個負極龍頭企業拉開差距的機會?
“就石墨負極來看,石墨化自給率的影響只是階段性的。相比之下,造粒、炭化等環節的技術要更為核心。”上述負極企業人士指出。
至于硅基負極接下來的產業化,仍然存在諸多變量。
以寧德時代近期發布的麒麟電池為例,特點之一便包括了“4C穩定快充”。前述負極人士向記者反饋稱,麒麟電池并未明確使用硅基負極,同時消費類電池采用石墨負極,甚至也可以實現5C快充,“硅基負極的技術層面,公司也不存在太大的瓶頸,很多同行都有相應的技術儲備。”
國民技術(300077.SZ)近期在投資者平臺回答投資者的提問,也可以說明當前硅基負極的實際情形,“公司子公司斯諾在硅碳負極材料方面有一定的技術積累,未來將繼續保持對相關技術的研發。但目前硅基負極在動力電池市場暫無大規模商用需求,公司將持續積極關注行業最新發展。”
然而,中科電氣(300035.SZ)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硅基負極產品,卻已進入或者完成中試階段。
或許,硅基負極的真正產業化,可能還需一些新的契機,比如特斯拉4680電池的大規模放量,以及更多動力電池企業的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