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余東明 見習記者 張海燕
“我太后悔了!一直沒敢回家……”為謀取不當利益,男子劉某化身“黑騎手”,沒有“電子通行證”仍違規從事外賣配送服務。這段時間,他躲躲藏藏,直至5月2日下午被上海市浦東公安分局民警查獲。
在上海封控管理期間,快遞外賣騎手是保障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流動性強、防疫要求高。據了解,上海在強化配送寄遞人員“白名單”管理的基礎上,上線了配送寄遞人員“電子通行證”,綠色健康碼、核酸陰性報告和抗原結果在上面一目了然。截至5月3日,上海市配送寄遞人員“白名單”人數達10.5萬人。
然而,一些沒有資質、不正規的“黑騎手”卻給城市防疫帶來一定風險。《法治日報》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公安機關加大對“黑騎手”的打擊力度,緊盯配送鏈條“一頭一尾”,對相關違法行為“發現一起、嚴懲一起”。
上線“電子通行證”
“黑騎手”逃避監管
“看,這是我的電子通行證,綠色健康碼、核酸陰性報告和抗原結果一目了然。”叮咚買菜曹楊區域主管于國靖打開自己的隨申碼,點擊下方圖標,向記者展示其通行證。疫情防控期間,這已經成為上海配送寄遞人員上崗的必要條件和通行憑證。
上海市商務委介紹,根據全市疫情防控有關要求,近期上海已開展全市范圍的配送寄遞人員防疫管理專項行動,在強化“白名單”管理的基礎上,上線了配送寄遞人員“電子通行證”。截至5月3日,全市配送寄遞人員“白名單”人數達10.5萬人,市區兩級“白名單”企業達800多家。
據悉,只有持有符合要求的核酸、抗原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的“白名單”人員,才能生成“電子通行證”。“電子通行證”每日更新一次,證件會在手機上顯示騎手的個人信息和企業信息,以及核酸和抗原的檢測結果。
“每天下午,我們會把平臺上符合防疫要求的騎手名單提交給市商務委,市商務委會在次日凌晨把審查通過、發放當日電子通行證的名單同步給我們,我們立即錄入安全防控系統。”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只有這些持有“電子通行證”的騎手才能在當日上線,接到平臺的配送訂單,從事配送服務。不在這個名單的騎手處于階段性拉黑狀態,無法上線,更無法接到平臺訂單。
騎手如果想要確保“電子通行證”持續有效,必須及時開展核酸、抗原檢測,并將信息上傳,逐級匯總到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一旦出現信息異常,將無法生成“電子通行證”。
然而,盡管平臺能屏蔽無證的“黑騎手”接單,卻無法杜絕他們接收一些小店和個人的私單。
被浦東警方查處的劉某正是這種情況。經查,自4月中旬起他從某平臺接單送外賣,后因未能申請到電子通行證,無法從平臺接單,他便做起了“黑騎手”,在沒有電子通行證的情況下,通過朋友介紹、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系送貨賺錢。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逢車必檢逢人必查
沒有“電子通行證”,且核酸檢測異常。前兩天,楊浦公安分局民警在街面巡查時發現外賣騎手張某存在這一情況,立即通知防疫部門到場處置。經調查,張某已于4月30日晚接到疾控部門通知,被告知核酸檢測異常,要求就地隔離、等待轉運。然而,他依然離開寶山區的居住地騎電瓶車外出,一路抵達楊浦。
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上海各級公安機關集中組織警力,持續開展“黑騎手”專項整治行動,針對重點路段、商業網點周邊及橋洞、地鐵站等外賣快遞騎手臨時集中休息點加大檢查力度,確保“逢車必檢、逢人必查”。
截至目前,上海警方共查處無“電子通行證”、違規從事配送寄遞業務的案件806起,查獲828人、查扣車輛828輛,對其中535人作出行政拘留等處罰。
據了解,在前端“逐人查驗”的同時,上海各級公安機關進一步加強對外賣騎手暫住地、商超、小區等的源頭管控。
連日來,浦東警方對轄區立交橋橋洞、軌交站點等外賣騎手露宿點開展夜間檢查和普法教育,5月2日夜間清除騎手露宿點17處,未發現“黑騎手”,對相關騎手均已妥善安置。據悉,由浦東新區商務委牽頭,從4月10日起陸續推出了4處騎手集中安置點,可同時滿足1000余名騎手臨時住宿需求。
5月3日,虹口警方在轄區各藥房、商超門口對前來取件的配送人員進行查驗和法律告知。在各小區門口張貼“主動出示電子通行證”告示,社區民警指導小區保安、志愿者認真開展對來往小區配送人員“電子通行證”的查驗及對配送物品的消殺工作。虹口警方全天候會同群防群治力量在671個小區,198家保供商超、藥店、商鋪開展上述工作,提高社區自身“免疫力”。
對于營運的大賣場、超市、藥店、商鋪等保供企業,上海各級公安機關將其作為巡邏必到點,督促安排持有有效“電子通行證”的騎手配送貨物,對于這些經營主體違規使用“無證”騎手配送、違反防疫規定安排工作人員自行配送等行為,警方將根據查實的情況依法予以處罰。
同時,公安機關組織發動小區居委會干部、保安員、志愿者等力量,將小區門口門崗查驗作為規定動作落實到位,按照“發現一人、檢查一人”的原則,對快遞、跑腿等人員開展檢查。目前,在小區門崗已核查各類配送寄遞人員28萬余人次。
“黑騎手”隱患極大
以身試法嚴厲處罰
“黑騎手”開展寄遞配送業務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將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記者就此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感科主任徐玉敏和市公安局法制總隊總隊長范宏飛。
徐玉敏介紹說,奧密克戎毒株傳染性極強,從潛伏期開始就有傳染性,發病后5天內傳染性最強。奧密克戎傳染源可以是患者,也可以是無癥狀患者。
“黑騎手”一旦感染,其開展寄遞配送業務時存在三種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如果口罩佩戴不規范,咳嗽、打噴嚏時會噴出飛沫,近距離接觸可能造成感染;氣溶膠傳播,打噴嚏或咳嗽時,空氣中會彌漫非常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顆粒,健康人一旦吸入很容易被感染;接觸傳播,快遞物品表面如果受到病毒污染,收快遞的人接觸該物品,隨后碰觸自己的鼻、眼、口等,也很容易被感染。
“因此,對于一個陽性快遞小哥來說,他走街串巷,接觸面廣,就有可能成為超級傳播者,通過以上途徑傳播病毒,極易導致疫情蔓延。”徐玉敏說。
范宏飛說,楊浦警方查處的“黑騎手”在接到當地疾控部門明確告知他核酸檢測結果異常,要求他在家等待轉運、隔離收治的情況下,仍然擅自外出,有導致病毒傳播的現實風險。根據刑法第330條規定,涉嫌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而對明知自己已經確診或者疑似感染,仍然逃避隔離治療,從事配送寄遞業務的,將依據刑法第114條等規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行政處罰還是刑事處理,都將依法納入個人的違法犯罪記錄。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群眾重視快遞、外賣安全,發現相關違法犯罪線索,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同時,也告誡所有配送寄遞人員,一定要嚴格遵守上海市各項防疫規定,依法規范從事配送寄遞業務,切勿心存僥幸、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