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公告(2023 年第38 號),批準1276項行業標準發布。其中,由中科光谷主導參與制定QB/T 5939-2023《N-乙酰神經氨酸》及參與制定QB/T 4576-2023《透明質酸鈉》的2 項行業標準正式發布,實施日期為2024 年7 月1 日。
圖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工190120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截圖[1]
作為QB/T 5939-2023《N-乙酰神經氨酸》的主導起草單位,中科光谷主導參與了標準立項、起草和驗證的全過程。新標準的發布,完善了N-乙酰神經氨酸的標準體系,更好地從上游生產商控制產品質量,促進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為終端消費者賦能。
QB/T 5939-2023《N-乙酰神經氨酸》行業標準,規定了N-乙酰神經氨酸的原輔料、感官、理化、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等要求,描述了相應的試驗方法,規定了檢驗規則和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的內容,并給出了分子式、相對分子質量及結構式的信息。適用于發酵法生產的N-乙酰神經氨酸的生產、檢驗和銷售。此外,武漢中科光谷還參與制定QB/T 4576-2023《透明質酸鈉》行業標準的相關工作。《N-乙酰神經氨酸》《透明質酸鈉》等行業標準的制定和頒布,將積極推動生命營養健康和美容個護行業的創新發展。
1276項行業標準編號、名稱、主要內容等一覽表(部分內容)
信息來源|2023 年第38 號公告附件1部分內容
N-乙酰神經氨酸(燕窩酸)的研發過程也是經歷了技術的多重碰撞。多年前,中科光谷董事長及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姚建銘課題組通過從土壤中分離得到天然的可產燕窩酸的菌種,但菌種的產量很低,研究人員就利用一系列專利技術對菌株進行調整,再結合高通量篩選技術,選育得到高產燕窩酸菌株;中科光谷聯合母公司以高密度發酵技術,制造出高活性產物,實現了高效率合成。最終通過數十道高標準生產工藝,從數g/L提至98%精純,達到千分之一水平。該項目研發歷時近十年,投入數千萬元。該產品屬于食品級、化妝品級雙重質量標準,通過了kosher、halal認證,嬰兒配方奶粉原料的標準進行生產。
2021年6月,中科光谷N-乙酰神經氨酸(燕窩酸)產品通過化妝品新法規成功備案成為中國0001號化妝品新原料,并于2022年5月擴增功效為:抗皺劑、抗氧化劑、皮膚保護劑和保濕劑。中科光谷燕窩酸作為0001號新型的功能性護膚品原料,具有顯著的抗衰、抗氧化、抗糖化、抗炎等功效,尤其是在抗衰老領域,燕窩酸能明顯促進 I 型膠原蛋白、Ⅳ型膠原蛋白以及彈性蛋白、纖連蛋白等幾十種抗衰基因表達。得益于燕窩酸以上多項優異功效,中科光谷燕窩酸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自然堂、SNP、伊斯佳 、麥吉麗等護膚品牌,成為國內外美妝和個人護理品牌的新銳原料產品。
在食品方面的應用也是更早得到了多方的驗證。N-乙酰神經氨酸即燕窩酸(唾液酸),作為母乳中人乳低聚糖的組分之一,有促進嬰兒大腦智力發育[2]、抗病毒、調節免疫力[3-4]、促進益生菌增殖[5-6]等健康益處。2017年,N-乙酰神經氨酸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為新食品原料,作為一種新興的功能性成分,燕窩酸被譽為“新一代益智腦黃金”,廣泛應用于配方奶粉、口服美容產品、固體飲料、功能性健康食品等大健康領域。
武漢中科光谷綠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是中國科學院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生物技術工程化中心的運行管理主體,同時聯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資深研究團隊共同研發,尋求不斷創新。公司以合成生物學、微生物發酵、包裹載體共輸送載體、基因組學機理技術等核心技術手段,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化妝品原料、包裹載體技術、活性成分機理研究等應用解決方案。中科光谷將堅持用科技提升美妝產品的創新驅動力,用嚴苛標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持續為美麗事業賦能。
【參考文獻】[1]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gg/art/2023/art_c4c0347f34114488a657cb2a1636a0fe.html[2] Wang B. Sialic acid 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brain development andcognition[J]. Annu RevNutr,2009,29: 177-222.[3] Lis-Kuberka J, Orczyk-Pawi?owicz M. Sialylated oligosaccharides and glycoconjugates of human milk. The impact on infant and newborn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 Nutrients, 2019, 11(2): 306.[4] 林潔茹等。燕窩提取物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作用及機理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3(5):710-715.[5] Two extracellular sialidases from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promote the degradation of sialyl-oligosaccharides and support the growth of Bifidobacterium breve 2018.5.[6] Sakellaris. G., Kolisis. F.N., Evangelopoulos, A.E. Presence of sialic acids i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55(3): 1126-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