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城市基層治理作為市域社會治理重要組成部分,組織部門要找準著力點和落腳點,大抓基層、強基固本,促進城市基層黨建與城市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革新,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城市基層治理的效能優勢。
織密黨建“一張網”
提升組織凝聚力
(資料圖片)
聚焦城市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一體推進網格黨建、網格治理,讓黨的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構建“下探型”治理機制。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完善市、縣、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機制,建立市級領導定期到街道調研指導、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社區、街道領導班子成員聯網格制度,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員中心戶——樓道黨員”為架構的治理體系,深化“社區吹哨、部門報到”,著力打造形成以社區網格為中心的基層善治格局。
塑造“共融型”黨建格局。做細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最小單元,加強網格管理,建強網格黨支部,統籌網格內黨的建設、政法綜治、社會保障、應急管理、監督執法等工作,實現“多網合一”。深化結對共建,推動小區物業黨組織、業主委員會黨建聯建,提升快遞物流、外賣配送、網約出行等新業態領域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質量,構建城市基層大黨建工作格局,提升黨建引領的輻射范圍。
探索“賦能型”權責體系。向基層放權、減負、賦能,依法賦予街道行政執法權,建立健全街道綜合檢查與縣級專業執法協調配合機制,賦予街道對派駐機構負責人的人事考核權和征得同意權,加大基層政權在行政執法、議事協商等方面的能力建設。規范街道、社區檢查考核,落實社區依法自治事項清單、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減負工作事項清單,切實提升基層干事的愿望、干事的權力、干事的精力。
下好人才“一盤棋”
提升隊伍戰斗力
圍繞“人”這個根本,統籌謀劃、整體施策,打造青藍相續、后繼有人的高素質專業化基層雁陣隊伍。
精準配強骨干隊伍。聚焦社區網格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把好書記人選關,注重從優秀黨員社工、退休黨員干部、物業公司黨員職工、小區業主委員會成員等熱情高、能力強、居民認可的人員中選配黨組織書記,常態化開展書記“擂臺比武”、觀摩學習、示范培訓等互促交流活動,切實提升“關鍵少數”的帶動能力。
精細用好工作隊伍。深入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動態調整配強社區工作人員,鼓勵街道力量下沉支援社區工作,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考核機制和退出機制,讓社區工作者既有勁頭又有奔頭。鼓勵小區黨組織書記依程序擔任業主委員會主任,推動符合條件的社區“兩委”成員兼任業主委員會成員,支持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黨員負責人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全面激發小區自治活力。
精心儲備后備隊伍。建立社區優秀人才儲備庫,密切結對聯系、跟蹤培養,引導高校畢業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從事社區工作,構建梯次合理的基層治理隊伍。增加社區年輕干部能力提升機會,暢通優秀社區干部到機關、國企、高校、項目鍛煉渠道,完善榮譽體系建設,讓優秀后備人才來得了、留得下、扎下根。
優化保障“一本賬”
激發干事內生力
堅持政策下傾、資源下探、力量下沉,放大基層承載能力、保障水平,激活城市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思想上充電。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結合“紅色教育在永州”學習活動,強化基層干部隊伍黨性教育,激勵服務基層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深化“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在規范組織生活中不斷提升社區工作隊伍的政治能力、工作效力。
政治上給力。打破社區干部發展天花板,對表現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可通過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進街道(鄉鎮)事業單位,特別優秀的可通過比選擇優、擇優調任、換屆選舉等選拔進街道(鄉鎮)班子。對滿足要求、表現優秀的社區“兩委”干部,納入所在縣市區定向招聘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范圍。
待遇上加碼。嚴格落實城市社區運轉保障經費,建立13級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推動各縣市區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有關規定,確定社區工作者基本薪酬基數,落實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住房公積金等保障措施,探索加強免費體檢、帶薪休假、繼續教育等保障力度,確保社區工作者隊伍穩定。
串聯黨群“一條心”
凝聚群眾向心力
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針對性完善基層服務功能、服務載體,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化黨群服務暖民心。緊扣城市基層群眾服務需求,暢通黨群服務“毛細血管”,全面完善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布局,梳理下放基層公共服務事項,數字賦能黨群服務平臺,構建“一站式、一門式”服務,讓群眾訴求有回應、辦事更便捷、問題能解決。充分發揮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作用,推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及時收集、妥善解決、精準服務群眾訴求,讓群眾更加真切感受身邊的溫暖。
提升文明風尚聚人心。把文明城市建設融入城市基層治理全過程,加強社區公共文化建設,不斷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社區、文明小區評選,引導廣大群眾培養文明意識、形成文明習慣、提高文明素質。加強黨員志愿服務隊伍建設,為城市居民提供組團式、專業化、精細化服務,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匯聚向上向善文明正能量。加強人文城市建設,立足各地實際,用群眾語言向居民講述德孝文化、理學文化、紅色文化等永州人文,以人文精神涵養城市魅力。
增進民生福祉筑同心。把城市基層治理和增進民生福祉統一起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兜牢城市居民基本民生底線;推動城鄉環境整體性提升、城市景觀格局性變化;增強公共事業保障能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讓城市變化、居民保障更加可觀可感,提升群眾對城市基層治理的認同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