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永州中稻+再生稻的模式,要在中稻種植區推廣,確保糧食產量只增不減。”9月18日至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率隊到永州調研指導湖南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湘南試驗站工作,充分肯定市農科所優質中晚稻新品種與低鎘品種篩選試驗工作,并盛贊我市在中稻+再生稻試驗示范上取得顯著成效,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9月18日,柏連陽院士帶領湖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到市農科所水稻核心試驗基地,現場考察了試驗田內種植的近百個中晚稻新品種及低鎘水稻品種。9月19日,在祁陽市肖家九牛壩村的中稻+再生稻高效生產技術示范基地,當看到300畝連片的稻田長勢喜人,綠油油的水稻抽出飽滿的稻穗,柏連陽高度肯定了我市中稻+再生稻試驗示范。他指出,永州中稻+再生稻的模式,要在中稻種植區推廣,確保糧食產量只增不減。在祁陽市黎家坪鎮的再生稻篩選試驗現場,柏連陽指出,要加強再生能力強、產量高的優質中稻品種的篩選,為中稻+再生稻模式推廣提供充足的品種資源。
永州市農科所是湖南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湘南試驗站,從2010年開始承擔湖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安排的各類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每年從省水稻研究所、隆平高科、湖南農大等單位引進早、中、晚稻新品種100多個,篩選出適宜永州種植的高檔優質稻新品種,為我市糧食生產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水稻品種資源,推動全市糧食產業提質增效。2022年,市農科所與市農業農村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縣市區農業部門組建技術團隊,在篩選適宜永州種植的再生稻新品種,研究再生稻全程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機械化收獲關鍵技術與專用裝備上進行聯合攻關。目前,我市在冷水灘、零陵、祁陽、江永共建立了8個試驗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