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江西首富林印孫在艱難時刻中積極借助外力自救。
6月17日晚間,林印孫實際控制的正邦科技(002157.SZ)發布公告稱,公司攜手國家電投發力風電、光伏,綜合開發智慧能源及利用。
作為養豬大戶,2021年遭遇豬周期寒潮,正邦科技飽嘗前期激進擴張苦果,成為A股養豬行業的“虧損王”。年報顯示,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6.70億元,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虧損188.19億元。這一虧損令公司元氣大傷,引發其巨大的財務壓力。
6月8日,正邦科技披露,公司存在5.42億元商票逾期未兌付情形。
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在內的養豬頭部企業均在等下一個景氣周期,林印孫在苦等周期之時轉型新能源,試圖借機突圍。傍上國家電投大腿,對林印孫而言,或許是一個機會。
轉型新能源試圖突圍
林印孫放出的一個大招,市場震動了。
正邦科技發布的公告稱,6月17日,正邦科技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簽訂了《“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合作協議書》(以下簡稱“本協議”),雙方按照市場化原則推動深化合作,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可持續合作伙伴關系,促進雙方戰略愿景和戰略目標實現。
合作方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成立于2015年12月30日,經營范圍為為總公司承接業務(風電、太陽能及其他新能源項目的投資與開發,供電服務)。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核電、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等全部發電類型的企業,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在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位列第293位,業務范圍覆蓋46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公告,協議的主要內容為,國家電投將正邦科技作為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對公司的土地、能源進行統一規劃,發揮在農業開發、清潔能源發展、科技研發創新、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布局光伏、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產業,力爭在三年時間內,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預計投資總額達到400億元左右。
國家電投為正邦科技提供清潔能源電力,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正邦科技支持國家電投在農業、光伏、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新技術產業投資與布局,并在產業規劃、配套政策、資源配置、工作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優先篩選生態能源用地、養殖場等屋頂資源,與國家電投簽署屋頂租賃協議,為其投資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國家電投與正邦科技將積極推進實施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積極推動農光互補、建筑光伏一體化等模式。雙方及相關方以合資公司、租賃經營等形式推進項目。
合作內容方面,具體而言有三個,即農光互補發電項目、風力發電項目、綜合智慧能源。其中,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國家電投積極發揮能源生態技術創新優勢,因地制宜地實施綜合智慧能源開發和利用,打造綜合能源產業鏈,縱向包括區域配網、“源網荷儲”一體化,橫向“電、熱、水、冷、氣”多源互補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構建能源生態系統。利用自身研發的核心技術“天樞一號”,打造“三網融合”的綜合智慧能源示范區。
上述合作事項對正邦科技會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正邦科技稱,有利于充分發揮雙方產業優勢,提升雙方市場競爭力,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同時,也為公司的轉型發展助力,通過對農業的空間立體利用,借助光伏、風力發電等優勢,打造農業智能化及節能化,為公司經營賦能,促進公司未來業務發展。
針對上述合作事項,市場分析人士稱,從合作內容及正邦科技目前的財務狀況看,合作項目估計是以國家電投主導、正邦科技參與,正邦科技提供土地等資源參與合作,投入的真金白銀預計不多,并有望從中分得一杯羹。在該人士看來,本次合作,對正邦科技而言,將是一次投入少、資源有效利用的嘗試,或能助力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巨虧188億已現商票逾期
牽手中央企業國家電投,林印孫無異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1964年,林印孫出生于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1996年,時年32歲,他正式組建正邦集團,并將其發展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江西省規模最大的農業企業,旗下有農牧、種植、金融三大產業集團。2007年,農牧產業正邦科技登陸A股市場。
正邦科技上市之后,盈利能力表現一般。2011年及以前,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持續增長,2011年,營業收入首次邁過百億大關,凈利潤首次超過億元。2012年開始,營業收入總體上穩步增長,凈利潤則大幅波動,2012年、2013年,凈利潤分別為0.80億元、-0.30億元,2016年凈利潤達10.46億元,2017年、2018年為5.26億元、1.93億元。2019年四季度開始,行業迎來強勁的景氣周期,并延續至2020年。這兩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6.47億元、57.44億元,2020年為迄今為止的巔峰,當年的營業收入為491.66億元,同比倍增。
然而,2021年,強景氣的豬周期反轉,正邦科技銷售商品豬1943萬頭,虧損191億元,溫氏股份、新希望也均虧損,基本上也是每銷售一頭商品豬虧損近千元。當年,正邦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76.70億元,同比下降3.04%,凈利潤為-188.19億元。
今年以來,行業仍然處于低景氣周期,仍然是整體性虧損。一季度,正邦科技實現營業收入64.90億元,同比下降48.92%,凈利潤為虧損24.33億元。
年虧188億元,正邦科技成為業內虧損最多的公司,其主要原因是此前的激進擴張。2018年底,正邦科技資產總額為213.26億元,2020年底達到592.60億元。這些資產中,還不包括公司租賃資產。2021年的巨虧,除了生豬價格下跌導致的經營性虧損外,還有淘汰能繁母豬及后備母豬約220萬頭,虧損逾60億元,清退租賃資產等,損失約15億元。
激進擴張的后遺癥,除了巨額虧損,還有財務風險加劇。2021年底,正邦科技資產負債率高達92.60%,今年一季度末進一步攀升至97.03%。
林印孫積極自救。今年2月底,正邦科技曾公告稱,擬作價20億元至25億元將旗下8家公司協議轉讓給A股公司大北農。
目前,林印孫尚未度過難關。
6月8日晚間,正邦科技披露,受豬周期影響,公司及多家子公司近期因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商票逾期未兌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兌付余額合計5.42億元,其中正邦科技逾期余額為5.17億元。正邦科技提示未來公司可能面臨訴訟、仲裁等風險。
業內預測,下半年,豬周期可能會迎來拐點。林印孫在苦熬,盼望景氣周期快點來。
值得一提的是,牽手國家電投,林印孫的想法是,一方面是對資源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是產業轉型探路,以平抑未來難以避開的豬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