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張恒嬌 楊浩
健康碼是實施防疫健康服務措施的唯一依據嗎?我的健康碼變成紅碼(黃碼)了,怎么辦?“紅黃碼”人員應遵守哪些防控措施?行程卡有星號怎么回事?4月28日,湖南省疾控中心就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發布了健康碼、行程碼熱點問題解答。
電子健康碼的顏色分別代表什么
目前湖南省居民電子健康碼顏色分為三種,即“紅”、“黃”和“綠”。紅碼提示您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高,黃碼提示您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中等,綠碼提示您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低,但不代表沒有風險。
健康碼是實施防疫健康服務措施的唯一依據嗎
健康碼是重要的風險提示工具,不是實施防疫健康服務措施的唯一依據,各地可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采取防疫健康服務措施。發現健康碼異常人員后,社區、街道或縣級疾控中心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依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和個人承諾,相關部門將依法依規采取隔離醫學觀察、居家醫學觀察、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健康服務措施。
經調查核實后,發現健康碼提示風險等級與實際風險情況不符時,會及時進行健康碼轉碼。
“紅黃碼”人員應遵守哪些防控措施
紅碼人員:在流行病學調查核實的基礎上,禁止出行。原則上須在集中隔離場所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特殊情況下,經縣級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批準后可實施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黃碼人員:限制出行。居家健康監測并定期接受核酸檢測,本人或共同居住者出現發熱、咳嗽等新冠肺炎相關癥狀者,應立即向社區報告。在未排除感染風險前原則上不許外出。確需出行的,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不得參加聚餐、會展、旅游、培訓等聚集性活動,不得進入學校、養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機構,不得進入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不得進入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健身館等室內場館,不得進入影劇院、歌舞廳、浴室、網吧等密閉場所,不能乘坐出租車、網約車、公共汽車、地鐵、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非本人就診需要不得進入醫療機構。必要外出時,如領取生活物資、快遞或參加非聚集性活動,須做好個人防護。
健康碼變成紅碼(黃碼)了,怎么辦
當您發現健康碼變為紅碼或黃碼,請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社區(村)、縣級疾控中心、工作單位、學校或所住酒店報告,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如實準確提供個人近期旅居史、接觸史、個人健康情況,并配合落實防控措施。“紅、黃碼”人員因不主動報告、瞞報、漏報,以及不遵守疫情防控有關規定造成疫情傳播,將承擔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法律責任。
紅碼(黃碼)怎么才能轉綠碼
黃碼人員應按照當地社區的防疫要求,落實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等防疫措施,在完成相應的健康監測天數和相應的核酸檢測次數后,可向實施健康監測的機構進行咨詢和申請轉碼。
紅碼人員應按照當地社區的防疫要求,落實隔離醫學觀察和核酸檢測等防疫措施,在完成相應的隔離醫學觀察天數和相應的核酸檢測次數后,可向實施隔離醫學觀察的機構進行咨詢和申請轉碼。
如您本人對紅碼、黃碼有異議,可以向居住地、工作地或戶籍所在地的社區(村)或縣級疾控中心提出申訴。
行程卡有星號怎么回事
通信行程卡均為綠色,城市名稱代表14天內途徑或居住過的設區的市,其后括號內用星號提示這些市存在中風險區或高風險區,但并不意味本人實際到過中高風險區。星號“*”和用戶個人健康狀況無關,僅作為包含中高風險地區城市的提示標志,方便管理人員查驗。
行程卡有星號要隔離14天或原路返回嗎
我省不會僅僅根據通信行程卡就進行隔離、居家監測等措施,而是會結合旅居史、接觸史、暴露史等流行病學史,對“帶星者”進行流調,確認是否曾經過中高風險區域或封閉封控區域、是否有與陽性檢測者軌跡交叉等風險情況。進而采取隔離觀察或健康監測,以及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
需要滿足什么條件行程卡才能“摘星”
當前面14天內的行程沒有包含中高風險地區的城市,或行程卡標有星號“*”的城市所有的中高風險地區都調為低風險地區時,則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上不再保留星號“*”,這時行程卡就實現“摘星”了。
“摘星”意味著什么,“摘星”后要做好哪些常態化防控
行程卡摘星意味著該城市將沒有中高風險地區,整個城市處于低風險地區。但是“摘星”不等于解除防控、低風險不等于無風險。廣大市民仍需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公眾需合理安排出行,避免前往全國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盡量不出省。若必須出省,做好個人防護,入(返)湘必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落地后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做好個人防護,繼續保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一米線等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注意用肘部或紙巾遮掩,不隨地吐痰,時刻保持良好的個人防護意識。
做好新冠疫苗接種。60歲以上老人無明顯接種禁忌的,應盡快接種。未全程接種者盡快完成全程接種,完成基礎免疫接種超過6個月的18歲及以上市民務必盡快接種加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