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落地醫療場景勢頭強勁
人工智能正勢不可擋地落地應用于各行各業,數據密集的醫療領域自然成為人工智能落地應用“重鎮”,如“人工智能+制藥”“人工智能+醫療影像”“人工智能醫學仿真系統”等。業內專家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制藥流程,提升了藥物研發效率,政策的助力也推動“人工智能+醫療”進入快車道;同時,面對當前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各方仍需攜手共同探索解決之道。
人工智能與制藥結合不斷提速
今年下半年,醫藥巨頭輝瑞和禮來均宣布首次設立首席人工智能官,這一崗位的設立,表明人工智能被提升到公司最高管理層級別。兩家公司一個被稱作“宇宙藥企”,一個則是全球市值最高藥企,可以說代表著全球制藥業在戰略上的最新動向。
那么,人工智能到底如何改變了制藥流程?
星亢原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帆介紹,人工智能技術在傳統制藥中的應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藥物靶點的發現和識別、藥物分子設計、臨床開發和臨床轉化方案的優化。“這其中,第二階段數據最豐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也更成熟。”
前不久,人工智能制藥領頭企業英矽智能對外宣布,其一款人工智能藥物取得積極結果,數據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劑量依賴性的藥效趨勢,這也成為全球首個人工智能藥物概念驗證案例。
星亢原介紹了其在藥物分子設計與優化方面的進展,目前公司已搭建了由“人工智能+生物物理+高通量”三大要素組成的創新藥物研發平臺。“我們希望用創新技術和平臺去解決制藥領域的‘老大難’問題,即‘不可成藥’靶點的成藥問題”,劉帆介紹,公司進展最快的一個產品管線于今年年底在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進行臨床試驗申報,這是一款針對實體瘤的腫瘤免疫靶點,是星亢原利用人工智能計算篩選蛋白進而實現成藥的一個典型案例。
研發效率顯著提升
在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下,藥物研發效率大大提升。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任峰曾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某些藥物分子的研發較傳統方式用時縮短了三分之二,研發費用只有行業平均研發費用的十分之一。平均來看,在沒有人工智能支持的情況下,新藥研發管線的成功率通常低于5%,而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將這一數字提高3至5倍。
回顧這些年,人工智能制藥領域不論是資本市場表現,還是管線推進,都經歷了起起伏伏的發展。
英矽智能高級業務拓展總監王玨坦言,在很多藥物研發實際場景中,尤其是在具備較好的數據基礎的環節,人工智能已經實現了非常好的落地。但是,由于藥物研發鏈條長、涉及數據種類多,想要通過人工智能完成藥物研發“端到端”的系統性提升,目前仍非常具有挑戰。
前路漫漫亦燦燦。2024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項中,兩大獎項與人工智能研究相關。同樣也是在今年,一家人工智能領域新銳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夠生成新型蛋白質的里程碑人工智能模型,利用這一模型,研究團隊生成了一種新型綠色熒光蛋白。
在海通證券投行委醫療健康行業組負責人王莉看來,這些成果的發布對于投資界來說是相當大的鼓舞。“新型綠色熒光蛋白需要5億年的進化才能自然發生,而這家人工智能領域新銳公司成立于2023年。這讓我們感到,人工智能與醫療行業的結合迎來了真正的第二波浪潮,一些底層邏輯開始在真正意義上進行兌現,而不再是講故事。”
王莉表示,其團隊在七八年前就開始關注人工智能與醫療場景的結合。起初,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更多是人員的替代、效率的提升。“但在這些場景中,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工具產生的價值一直是被打問號的,大家也在懷疑人工智能在這些場景中是否有落地的必要性。后來,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與制藥的結合領域,在這一應用場景中,人工智能并不是在提升人員效率,而是在提升時間效率和資金效率上發揮作用。我們期待人工智能是一種顛覆性的存在,能夠改變行業發展邏輯,而這也是它的價值魅力所在。”
可以看到,相較于海外,國內人工智能制藥行業起步較晚,但其追趕勢頭強勁。2021年是國內人工智能制藥的創業高峰,共有27家公司在這一年創立。今年6月,晶泰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人工智能+醫療”駛入快車道
當前,人工智能與醫療結合的領域廣泛,不僅限于制藥相關場景。
“隨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術的發展,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我們目前聚焦的數字醫學仿真技術,就是將一些元宇宙的技術與醫學方面的應用相結合,提升醫生、護士以及儀器操作人員的培訓效率,改善目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差的現狀。”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立華表示。
“2019年全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數僅為0.63,2021年兒童兒科醫生僅占全國總醫師數的3.2%。”張立華表示,其研究的標準化兒童患者模型,可基于虛實結合的模擬方案構建標準化兒童患者模型,搭建高保真模擬診療系統,實現基層兒科醫生的規范化、規模化,以及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的客觀評估。
森億醫療致力于醫療的數據化和智能化。“雖然中國沉淀了全球最龐大的醫療數據,但很多數據未經標準化處理,或者仍是孤島,對于人工智能來說并不好用,甚至不可用。”公司首席技術官殷嘉珩介紹,公司與醫院傳統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并通過醫學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行處理,實現了對已有病歷信息進行識別、處理和標準化。
從政策端來看,人工智能與醫療的結合也已進入快車道。今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聚焦“人工智能﹢”與醫療服務管理、基層公衛服務、健康產業發展、醫學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四大領域,明確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等84個細分領域的基本概念和應用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落地醫療領域還面臨很多挑戰。張立華表示,目前在醫院等機構中,很多醫療數據的沉淀尚未完全開放,解決醫療數據的安全共享問題需要加速。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醫療健康委員會秘書長吳旭日表示,需要關注人工智能應用于醫療領域時的法律和倫理風險。“不論是在制藥領域、診療領域,還是在器械領域,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都存在數據合規性、敏感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在倫理方面,目前業界關于算法偏見、算法黑箱等問題也多有討論。此外,人工智能應用于不同場景的法律風險也值得關注,比如,智能診療中的處方權問題、手術機器人的限制性使用問題。總體來看,人工智能技術仍在不斷發展中,監管部門、法律從業機構等需要直面挑戰,不斷發現人工智能醫療應用場景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并推進立法完善。”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相關詞
- 沃爾沃XC90
- 用好推薦影片 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 這所小學把地方特色非遺項目編入體育課
- 建好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 建好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 AI為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打開一扇門
- 青海強化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監管
- 多家銀行普通金融債發行利率降至2%以下
- 提示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 央行約談部分金融機構
- 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政策優化
- 多家銀行優化外幣鈔匯服務
- 銀行分紅的智慧:如何平衡股東回報與自身發展
- 年末攬儲壓力加大 理財規模守住30萬億元吃勁
- 堅守合規初心 | 杭州銀行連續四年獲評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A類”行
- 普惠金融新篇章 華夏銀行與小微企業共繪發展藍圖
- 杭州銀行計劃發行債券 優化資負結構降低資金成本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 浙商銀行成都分行成立十八年:金融長卷里的向善墨香與高質量發展的歲月交響
- 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穩步推進 多個城市收購存量房項目落地
- 全國10余個城市收購存量房項目落地
- 第九屆中國國際砂石骨料大會舉辦
- 11月BHI回落 建材家居消費需求仍持續釋放
- 陸銅華:創新驅動 引領家居建材行業向“綠”而行
- 老宿舍“爆改”人才公寓,巧用市場盤活舊資產
- 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 安踏、海信接連拿地 土地市場迎來“新勢力”?
- 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具有序落地
- 全國10余個城市收購存量房項目落地
- 上市現場“開撞”,風云A8L補貼后9.49萬元起
- 引領未來駕駛體驗,寶馬首創視平線全景顯示明年量產
- 上市現場“開撞”,風云A8L補貼后9.49萬元起
- 引領未來駕駛體驗,寶馬首創視平線全景顯示明年量產
- 低空經濟如何行穩致遠
- 阿維塔完成C輪超110億元融資 擬于2026年IPO
- 低價內卷得不償失
- 極越汽車危機一周 售后服務遠景成憂
- 11月汽車產銷創歷史新高 政策促進“兩頭”市場走俏
- 組建全球第三大車企有戲?本田、日產合并談判中
- 2024年我國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
- 中國核電在運在建規模升至世界第一
- 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
- 成品油年內最后一次調價窗口將啟 或繼續擱淺
- 寧德時代攜手行業共建換電生態 明年將自建1000座巧克力換電站
- 中國石化建成我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項目
- 新型儲能:如何避免“內卷式”競爭
- 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交付
- 以“電算協同”助力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 新能源金屬期貨“上新”多晶硅
- 10天過境免簽政策力推外籍旅客入境游進入兩省游階段
- 讓傳統村落更有“煙火氣”
- “氣象+旅游”探索融合新路徑
- 外國“Z世代”游學刺桐城
- 浙江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口岸增至6個
- 興化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游客一次入境多重體驗
- 外國人員來華“說走就走”
- 上海將積極推動赴臺團隊游
- 過境免簽延長至10天,上海如何接好“第一站”
- 力促多元化轉型 納米比亞又迎油氣大發現
- 水資源稅改革助推綠色轉型
- 金礦勘查實現新突破
- 以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
- 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將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
- 沙特大力開發天然氣資源
- 2024年我國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
- 中國核電在運在建規模升至世界第一
- 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
- 成品油年內最后一次調價窗口將啟 或繼續擱淺
- 央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穩定市場預期
- 多家銀行密集發布風險提示:辦理貸款不收取中介費、手續費等費用
- 年內23家上市銀行獲重要股東增持
- 筑牢科技金融強支撐
- 觸摸養老事業的金融溫度
- 財政貨幣政策明年要有更多務實舉措
- 迅速登場!已有銀行上線指數基金
- 中信銀行做實做細“五篇大文章”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 彰顯特色 服務實體 中信銀行加快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各線城市房價同比降幅年內首現全收窄
- 穩樓市中央再發力 打好政策“組合拳”
- 成都成交4宗涉宅用地 總成交金額20.13億元
- “住建先鋒”助項目建設高質量推進
- 全國保交房已交付324萬套
- 11月70城中17城新房價格環比上漲 業內稱“止跌回穩”信號強
- 止跌回穩動能增強 11月房地產市場積極變化增多
- 各線城市房價同比降幅今年以來首次均收窄
- 11月份樓市交易更趨活躍 市場預期改善
- 蜂巢能源疊片熱復合助力第四季度訂單爆滿
- 蜂巢能源子公司章魚博士榮獲“第四屆感知領航優秀項目”獎項
- 奪下超豪華話語權,中國品牌從尊界開始
- 移動充電機器人“上崗” 助力解決新能源車充電難題
- 動力電池行業“淘汰賽”加劇 頭部企業積極“出海”謀增量
- 系牢自動駕駛“安全帶”
- 智駕水準階梯攀升,“地平線杯”十佳智能汽車評價結果發布
- 定位“科技新豪華”,奇瑞星紀元ET挑戰傳統德系高端車
- 國家統計局: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持續顯現
- 保時捷控股減記大眾股份價值
- 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借刀”清除致病蛋白
- 土星環為何“駐顏有術”
- 科技驅動暢通數字交通
- 工廠變智慧,中國智造有活力
-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 土星環為何“駐顏有術”
- 激發數字消費潛能助力擴大內需
- 大模型將為軟件領域帶來哪些影響?
- 2024年我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達4.9億
- “數字樣板工程”實踐案例:高通攜手各方打造首個5G-A多并發大空間XR競技游戲業務試點
- “橫掃”南北!門急診病例占10.8%!這種藥有用但別亂吃
- 我國大部降水稀少 冷空氣頻繁多地氣溫將創新低
- 讀懂“川菜熱”背后的煙火中國
- 我國避寒游、冰雪游南北競相升溫
- 十一月份經濟運行延續回升態勢
- 前10個月傳統產業銷售收入增長5.4%
- 文化中國行丨海南黎錦實力“出圈”
- 傾聽,蓮花盛開的聲音
- 文化中國行丨古人在巴掌大木片上寫了3000多個毛筆字
- 未來三天全國大部地區天氣晴好 中東部地區氣溫有波動
- HTX Ventures:五大賽道今年發展迅速,特朗普上任利好加密市場
- 提升冰雪全產業鏈水平
- 旅游業將迎更多“新人”
- 山西:文旅“出圈”帶熱文創市場
- 2024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大會在京舉行
- 魯家灘新消費場景“長停映月”正式運營,成都溫江再添網紅打卡地
- 北京推出“鄉村非遺漫游地圖”
- 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報考人數同比大幅增長 旅游業將迎更多“新人”
- 山西:文旅“出圈”帶熱文創市場
- 推動冰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
- 冰雪“冷資源” 釋放“熱效應”
- 青島培育網紅農品活力足
- “火鍋搭子”熱氣騰騰
- 咖啡產業鏈人才何處來
- 冬季蔬菜穩產保供基礎牢
- 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全面完成——十個曾宣布滅絕品種回來了
- 解好特色小吃“長紅密碼”
- 中儲糧玉米收儲增規模、穩市場
- 鮮橙坐上無人機 果農豐收展笑顏
- 種業強 豐糧倉
- 堅果種出“科技范兒”
- 生產升需求增就業穩市場暖質量優:11月份國民經濟穩步回升
-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0%
- 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
- 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
- 國家統計局:11月份一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收窄
- 國家統計局:11月份國民經濟穩步回升
- 2025資本市場改革重點明晰 突出維護市場穩定
- 廣東連州旅游巡回法庭助力打造“無訟景區”
- k的電視!海信激光電視又獲
- 從“一點開花”到“百花齊放” 泉州法院依托基層法庭延伸司法服務觸角
- 讓暖心司法“無礙”更有愛 烏海“法院+殘聯”為殘疾人提供全面精準司法保護
- 河南林州檢察擦亮“山·水·渠”品牌
- 漯河供電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
- 漢葭鼓樓社區網格驛站建成投用
- 平陽水頭鎮整治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