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公募基金“出海”又有新動向。近日,證監會核準嘉實基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嘉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境內公募選擇“走出去”,在境外設立子公司,加快國際化布局。
2008年,證監會發布《關于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機構的規定》,正式開啟境內公募“出海”序幕,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逐鹿”境外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共26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合計設立27家境外一級子公司和7家境外二級子公司,其中香港27家、美國3家、英國和新加坡各2家。
設立境外子公司是公募基金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隨著基金公司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出海”是必由之路。一方面,在中國經濟實現穩健發展,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不斷優化的背景下,“投資中國”逐漸成為境外機構的共識,外資加碼“配置中國資產”的想法愈加強烈。而作為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憑借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和專業性,無疑將成為外資進入中國的重要渠道,通過設立境外子公司給予境外投資者更便捷的服務,提升公司知名度、搶占市場份額,有利于為自身業務發展“埋下”一個潛在有力的增長點。
另一方面,設立境外子公司是推進我國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去年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設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務境外投資者及全球資產配置的能力。近些年,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行業規模快速增長,但行業仍存在專業能力適配性不夠、結構不平衡等問題。通過進入境外市場,與境外成熟資管機構“同臺競技”,既可以學習人家先進的管理理念、經營策略,也有利于豐富投資標的,增強全球范圍資產配置能力,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分享全球優質資產的成長紅利。
但要看到,“走出去”并非易事,在與眾多海外資管“百年老店”的競爭中,基金境外子公司在品牌沉淀、風控經驗等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唯有苦練“內功”,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方能贏得一席之地。境外子公司應充分吸收海外成熟資管公司的優秀經驗,發揮境內投資經驗優勢,取長補短,堅持做到長期投入,久久為功。同時,要不斷強化投研能力、合規風控建設,推進產品業務創新,著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綜合服務質量,加速推動基金境外子公司穩健發展,逐步提高中資機構的國際影響力。
相信未來基金行業“出海”的公司會進一步增多,做好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梁。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