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輪問詢回復,百川股份(002455.SZ)發債募資終于審核通過。
9月13日晚間,百川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9.78億元可轉債申請獲得證監會通過。
據此前公告,此次募資將全部用于投建年產3萬噸負極材料(8萬噸石墨化)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百川股份近年來積極布局鋰電材料產業鏈,當前,已推進6項擴產項目,逐步實現產業全覆蓋。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鋰電行業的高速發展下,近年來,百川股份盈利能力持續走高。2019—2021年,其凈利潤由6472萬元增至2.28億元,增幅達2.6倍。今年上半年,其中期凈利潤首次破億。
產能利用率高達113.79%
為加碼新能源,百川股份發行可轉債募資擴產。
9月13日晚間,百川股份披露,中國證監會審核結果表示,公司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獲得通過。
據此前公告,為了提升產能、滿足下游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百川股份擬公開發行不超9.78億元可轉債,用于投建年產3萬噸負極材料(8萬噸石墨化)項目。
根據GGII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產量為88.27萬噸,其中2021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產量為81.59萬噸,占比92.43%;2021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出貨量為72萬噸,同比增長97%,行業發展前景良好。
隨著行業持續火熱,百川股份也積極布局鋰電材料產業鏈,助推產能釋放。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百川股份負極材料(石墨化)分別實現產量2637.23噸、3555.85噸,實現銷量2557.12噸、3275.87噸,產銷比率分別為96.96%、92.13%,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05.49%、113.79%。
當前,百川股份已經投建“年產5萬噸針狀焦項目”、“年產5000噸石墨負極材料(1萬噸石墨化)項目”等六大項目,逐步實現產業全覆蓋。此次發行可轉債募資擴產投建項目,也是其中一環。
中期凈利首破億
資料顯示,百川股份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登陸深交所,主營業務包括精細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
自上市以來,百川股份業績一直大幅波動,直至最近三年,盈利能力才實現跨越式提升。
據choice數據,2019—2021年,百川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75億元、21.87億元、40.21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472萬元、6646萬元、2.28億元,整體增長2.6倍。
今年上半年,百川股份盈利能力繼續走高,中期凈利首次破億。
據半年報,2022年上半年,百川股份實現營收20.6億元,同比增長3.01%;實現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08億元、802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2.42%、1.79%。
對于營收的波動,百川股份表示,主要系主營業務收入來源發生變化所致。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21年起,百川股份精細化工品業務板塊新增的丙烯酸酯類產品開始投產,同時布局的新材料業務板塊和新能源業務板塊開始產生效益,推動了主營業務的跨越式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百川股份還十分注重研發,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百川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6060萬元、4796萬元、1.03億元、5209萬元,總體呈現增長趨勢。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百川股份存在一定的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壓力,此前,還曾收到深交所的詢問。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百川股份存貨余額分別為3.84億元、4.3億元、7.3億元、12.17億元,應收賬款分別為1.85億元、3.9億元、4.9億元、4.07億元,增長速度較快。
對此,百川股份表示,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大幅增近主要系公司業務多元化水平提升和業務規模快速增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