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七年,東莞證券終于敲開了A股的大門。
上周,證監會披露第十八屆發審委2022年第19次會議審核結果,東莞證券首次公開發行申請獲得通過。至此,已經排隊七年的東莞證券終于過會,即將成為A股第49家上市券商。
事實上,東莞證券的IPO之路頗為坎坷。雖然東莞證券由東莞市國資委實際控制,但在2017年,公司第一大股東錦龍股份(000712.SZ)原董事長楊志茂因在收購東莞證券中犯單位行賄罪,此事直接導致東莞證券IPO暫停。
時隔四年,大股東事件依舊影響著東莞證券。發審委會議中,證監會著重問詢楊志茂犯罪是否影響錦龍股份取得發行人股權的合法性,相關股權是否涉及代持。
數據顯示,2021年東莞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27.29億元,同比增長11.50%;凈利潤9.42億元,同比增長23.62%。
其中,經紀業務依舊為東莞證券最大的收入來源,2021年公司經紀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2.91億元,同比增長57.88%,占比超過47.3%。
排隊七年終過會
東莞證券的七年IPO之路,漫長且曲折。
在2014年進行股份制改革之后,2015年東莞證券就開始籌劃A股IPO。2015年6月,東莞證券向證監會遞交首發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次年年末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反饋意見回復。2017年初,東莞證券預披露更新招股書。但在當年,東莞證券卻深陷大股東事件而被迫暫定IPO。
2017年5月,東莞證券第一股東錦龍股份公告,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原董事長楊志茂為使本公司在收購東莞證券股權事項中得到關照和幫助,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人民幣6411萬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南寧鐵路運輸分院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將楊志茂涉嫌單位行賄一案向南寧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提起公訴。
受此影響,東莞證券IPO暫停。直至2021年2月,證監會才恢復對東莞證券IPO申請的審查。
而在2月24日,已排隊七年的東莞證券首次公開發行申請終于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接下來如果發行上市成功,東莞證券也將成為A股第49家上市券商,也是2022年首家IPO申請過會的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東莞證券之外,目前仍有包括渤海證券、信達證券、萬聯證券、首創證券等在內的10家券商處于IPO排隊狀態,等候拿到A股入場券。
按照東莞證券的規劃,公司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67億股新股,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以擴大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東莞證券的股權結構并不復雜。天眼查顯示,東莞證券的股東方共有五名,其中錦龍股份依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0%。
東莞發展控股、東莞金融控股集團、東莞金控資本投資分別持有東莞證券20%、20%、15.4%股份,且四家企業均受到東莞市國資委控制。換言之,東莞市國資委合計控制東莞證券55.4%股份,為公司最終實控人。此外,東莞市新世紀科教拓展有限公司持有東莞證券剩余4.6%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已經過會,但大股東事件對于東莞證券的影響,依舊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
發審委會議中,監管部門重點要求東莞證券說明楊志茂犯罪是否影響錦龍股份取得發行人股權的合法性,相關股權是否涉及代持;楊志茂被判刑后和《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頒布后,相關股東是否符合股東資格條件,相關事項的整改情況,是否存在影響發行人股權穩定和公司治理等情形。
華聯期貨出表一季度業績或大幅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證券成立于1988年,是東莞市屬國有控股重點企業,也是全國首批承銷保薦機構之一。東莞證券旗下分支機構達88家,另全資擁有東證錦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東莞市東證宏德投資有限公司,并參股華聯期貨有限公司。
不過,自2021年12月起,華聯期貨及其子公司已經不再納入東莞證券的合并報表范圍。對此,發審委要求東莞證券說明報告期內對華聯期貨控制權是否持續有效、華聯期貨相關股東于2021年進行股權轉讓的原因及其合理性,以及除聚信化工外,華聯期貨及其子公司是否還存在其他風險事件或潛在風險事件,是否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是否存在被立案調查的風險。
作為中小型證券公司,東莞證券的業績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較大。此前招股書披露,2013年至2015年,東莞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67億元、18.12億元、37.6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8億元、6.23億元、14.53億元。
根據錦龍股份年報,2017年至2020年,東莞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99億元、15.3億元、20.86億元、31.65億元,歸母凈利潤7.6億元、1.9億元、6.24億元、7.82億元。
其中,2018年東莞證券對“16申信01”債券、“16凱迪01”債券、信用業務融出資金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使得當期業績大幅下滑,次年業績繼續回升,但整體業績仍不及2015年牛市時期。
日前錦龍股份披露東莞證券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2021年東莞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27.29億元,同比增長11.50%;凈利潤9.42億元,同比增長23.62%。
報告期內,東莞證券實現利息凈收入6.99億元,經紀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2.91億元,投行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71億元,資管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6322.44萬元,投資收益1.9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4%、57.88%、19.95%、-6.5%、26.28%。
可以看到,在資本市場交投活躍度高漲的2021年,東莞證券收入依舊主要來自于經紀業務,占比超過47.3%。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發審委會議中,監管部門要求東莞證券說明2022年1-3月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及持續性,是否存在業績下滑超過50%的風險,經營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風險披露是否充分。
不過,東莞證券目前尚未對2022年度相關業績進行公開披露。市場猜測,公司一季度下滑或與華聯期貨出表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