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尿失禁是盆底肌功能障礙的表現。除此之外,盆底肌松弛還會造成很多健康隱患。松江區中心醫院婦產科楊潔醫生和許麗娟醫生近日走進《健康智慧屋》節目直播間,與市民朋友一同關注盆底健康,提升女性的生活質量。
楊潔介紹,女性的骨盆底部是由盆底肌肉群、結締組織、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共同構成的,它們相互作用,承托并保持子宮、膀胱、直腸等盆腔臟器處于正常位置。一旦盆底功能不好,會有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脫垂、膀胱膨出等風險,若盆底肌受損,盆腔臟器也有脫垂風險。
【資料圖】
許麗娟表示,導致盆底功能損傷的原因,除了妊娠和分娩損傷外,以下四項也是常見因素:一、卵巢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減退,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使盆底支持組織薄弱、松弛;二、患有慢性便秘、咳嗽以及長時間處于腹壓增加狀態的職業人群;三、肥胖會使盆底組織受到擠壓,使肌肉、神經和其他結構長期受牽拉作用而變弱;四、盆腔手術對于盆底結構肌組織的損傷會引起排尿或排便功能障礙。
因此,對于產后女性、絕經期女性、久坐辦公、肥胖、便秘、備孕二胎的女性以及已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的女性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盆底狀況。
楊潔提醒,不論是剖宮產還是順產都會對盆底肌造成損傷,因為在妊娠的過程中,孕婦腹壓隨著孕周的增大而增加,盆底肌肉受到的擠壓也隨著胎位的下移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使盆底變得松弛;分娩后,部分盆底韌帶松裂,盆底“彈簧床”彈性變差,無法將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功能障礙。因此剖宮產和順產后都建議進行產后盆底評估。
關于盆底功能損傷后的恢復,許麗娟建議,輕度患者通過治療可以恢復盆底功能;中度患者一般選擇保守治療,如凱格爾運動、瑜伽等盆底康復鍛煉項目,中醫療法及盆底磁刺激等物理治療;病情較重的患者需采取手術治療。
《健康智慧屋》節目由松江區融媒體中心與區衛健委、區愛衛辦聯合主辦,于每周一到周五11:00—12:00在松江區廣播電視臺綜合頻率(FM100.9)和“上海松江”App直播。每期節目邀請來自松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松江區中心醫院、松江區婦幼保健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上海市第五康復醫院、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松江區泗涇醫院、松江區精神衛生中心、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等松江區內各大醫療機構的專家,接受市民的問診咨詢。
市民朋友如有任何有關健康方面的問題,歡迎在直播期間撥打熱線電話021-37683768,或下載“上海松江”App進入“直播-可視化直播”收聽收看節目直播并參與留言、互動。
文字:劉竑吁昱
圖片:網絡圖
編輯:樊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