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南澗縣小灣東鎮岔江村委會,大多自然村位于瀾滄江邊。當地村民結合濕熱河谷氣候,因地制宜發展芭蕉種植和生豬養殖,通過種養結合形成循環農業新模式。
小灣東鎮位于南澗縣西南部,屬河谷氣候總體炎熱,冬季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糖分積累,非常適宜水果生長。而芭蕉具有易種植、易管理、產量高等特點,也很適合當地種植發展。
從2020年起,南澗縣恒忠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茶恒忠、愛人李春香就充分結合當地的地理、氣候特點,利用一些荒山荒地,發展芭蕉種植。兩年來,他們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以“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引導周圍農民加入種植“大軍”,把芭蕉作為守家就業、就地增收致富的新產業。
“我們種植芭蕉,一來芭蕉葉可以作為青飼料喂養生豬,豬產生的糞便可以給芭蕉施肥;二來給荒山披上綠裝,增加了沿江一帶的風光。幾年下來,瀾滄江沿江風貌也改變了,經濟也上去了,周圍的老百姓也帶動起來了?!崩畲合憬榻B道。
目前,當地已有70多家芭蕉種植戶,種植面積達200多畝。芭蕉果實除了由合作社幫忙銷售外,還自產自銷到南澗縣城,一部分產品還發往昆明等地。
陳沛鴻是當地的芭蕉種植戶,目前他家種了6畝多芭蕉。他說:“我們家現在栽下大約2000蓬芭蕉,目前一蓬芭蕉能收入180元左右,等過幾年多長出一些芭蕉樹,一蓬就能賣到400元左右,整體收益很好?!?/p>
從零散種植到規模種植,從果實銷售到整棵芭蕉樹的循環利用,小灣東鎮的芭蕉產業發展越來越壯大。
“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興旺,好的產業可以給一個地方、一個家庭帶來源頭活水,可以增加造血功能,下一步,我們將腳踏實地帶領我們社員發展好產業,用我們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茶恒忠說,未來,合作社將進一步發動群眾參與循環農業中來,爭取發展到200多戶種植戶、種植面積500畝的規模。
通訊員 崔晟煜 歐陽貴鴻 茶偉翠 文/圖編輯:楊若蘭審核:蘇云慧終審: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