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自南北朝時期流傳至今的民歌,承載著無數人對于敕勒川北國草原風光的無限想象;而千余年后,在這片青山為幕、綠草為臺的沃土之上,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這座代表著全球最先進技術水平的現代化牧場,正在成為敕勒川的新地標。
作為配套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產能而建設的牧場之一,這座總投資高達7億元,總占地面積約11250畝的牧場,不僅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低碳環保技術最先進的牧場,還是應用全球領先的胚胎技術打造的高產牧場以及世界一流的綠色生態觀光牧場。而以這座牧場為切面,我們不僅能看到中國奶業的最高實力水平和“奶業振興”收獲的階段性成果,也能更清晰地讀懂“全球奶業的未來在中國”的大趨勢。
“超級牧場”定義未來奶業
特斯拉以智能化生產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開啟了汽車制造業的“超級工廠”時代,而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則憑借其智能化、低碳化、高產化和生態化等特點,成為定義全球奶業發展趨勢的“超級牧場”。
在這里,全智能無人擠奶機器人、飼喂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等各司其職;牧場運營管理系統和物聯網技術結合,全牧場、全天候監控牧場各個環節,并對牛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進行自動調節,讓奶牛的生活更舒適;智慧牧場系統可以實時掌握奶牛的產奶量、采食量、運動量及健康情況,對奶牛全生命周期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
一系列全球領先的牧業智能化、數字化設備和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通過牧場管理標準化、規范化運作,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還能進一步提升奶牛福利,全方位提升原奶品質和單產水平。
在智能化和數字化之外,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在堪稱“牧業芯片技術”的育種、胚胎技術領域,也擁有著全球領先的實力。通過應用全球領先的基因篩查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能夠培育出遺傳性能最優的繁育母牛,提升奶牛基因品質,優化奶牛核心種群。
此外,為了保護敕勒川的“青山綠水”,低碳環保也是“超級牧場”的必要條件之一。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采用全球最先進的全封閉智能一體化發酵模式,可以全自動處理糞渣并制成有機墊料,而液體則經過氧化降解后作為液態肥料,實現了種養結合、可循環的生態化養殖。
“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在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和牧場管理方面,無疑代表著全球奶業、牧業發展的最先進水平。而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純天然牧場模式,則能夠讓更多人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天然美景中,看到中國牛奶的品質。”乳業專家宋亮這樣說道。
“超級牧場群”與“內蒙古速度”
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是中國奶業現代化甚至是“未來化”的最佳代表,而以這座“超級牧場”為樣板,一個“超級牧場群”正在內蒙古自治區加速集結。
作為中國“奶業振興”的火車頭,內蒙古憑借優質的資源稟賦和完整的乳業產業鏈優勢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9年,總書記曾指出,“內蒙古在推動農牧業優化升級中涌現出千億級的乳產業,要沿著這個路子繼續走下去,打造出更多專業化、規模化的產業集群”。為了將總書記的殷殷重托轉化為奶業振興的生動實踐,內蒙古在2019年發布了《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和《推進奶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并制定了“2025年率先在全國實現奶業振興”的戰略目標,2022年又最新推出《推進奶業振興九條政策措施》。而作為從內蒙古“走出去”的亞洲乳業龍頭,伊利也率先扛起內蒙古奶業振興的大旗。
自2019年起,伊利在內蒙古自治區的產業集群建設明顯加速,先后在呼和浩特、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烏蘭察布、巴彥淖爾等地投資建設九大乳產業集群項目,成為助力自治區奶業振興、提升中國奶業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強力引擎”。
在呼和浩特,有著全球乳產業“硅谷”之稱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正在探索著中國乳制品和健康食品行業的新高度。在規劃高端嬰幼兒奶粉、高端液態奶、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全球數字智能平臺建設等重點項目之外,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還將配套支持30萬頭奶牛、10萬頭奶山羊存欄規模化牧場建設。目前各個項目均在有序建設,而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正是其中之一。
大規模、高質量的產業集群及奶源基地建設展現出了中國奶業獨特的“內蒙古速度”。宋亮表示:“這一模式有助于增進農牧業的充分融合,發揮種養加一體化降本增效的優越性,并通過打造生態可循環、經濟可循環、利益可循環的利益共同體,為自治區奶業振興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量、質雙高率先邁向“奶業振興”
內蒙古是中國奶業的主產區,素有全國“奶罐”之稱,全國有1/5的牛奶源自內蒙古,奶牛存欄量、牛奶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可以說,內蒙古是推動我國奶業振興的“戰略要沖”,對全國奶業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而以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以及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其他上游配套奶源項目為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的奶業振興正呈現出“量”“質”雙高之勢,并有望加速實現“2025年率先在全國實現奶業振興”的戰略目標。
這一目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還有著清晰的路徑和標準:到2025年,內蒙古奶畜存欄達到350萬頭只,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乳品加工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建成一流種源、一流飼草料、一流奶源基地,打造一流加工企業,創建一流品牌,形成一流品質,引領全國奶業發展,實現奶業振興。
從“質”的角度來看,毫不夸張地說,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顯然已經超額完成了“一流奶源基地”目標。而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更是從種源、飼草、奶源、加工、品牌、品質等眾多維度,樹立了中國乳業乃至世界乳業的新標桿。
從“量”的角度來看,數據顯示,2021年全區奶牛存欄143.4萬頭,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伊利在自治區各產業集群項目規劃的配套新增優質奶牛存欄將超過100萬頭,是當之無愧的自治區奶業振興“主力軍”。
而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業振興的步伐越發鏗鏘有力。2022年3月初,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業振興九條政策措施》,圍繞奶源基地建設、種源基地建設、優質飼草料基地建設、支持企業做優做強、科技支撐等方面,制定出包括補貼、專項基金、奶業振興基金等在內的高含金量政策,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將為自治區奶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宋亮表示:“從內蒙古自治區到全國,伊利成功的實踐證明,只有圍繞‘種好草、養好牛、賣好奶’的底層邏輯,構建全產業鏈的價值協同機制,凝聚全產業鏈的力量,才能實現整個產業的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奶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