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縣位于大理州東部,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南岸,縣城地處金牛鎮,面積6.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8萬人,距大理機場34公里,過境的大攀、賓南、賓鶴高速與川渝和中緬經濟走廊出境路網互聯互通,是大理“半小時同城化”和“北進川渝”的重要節點。2019年以來,全縣上下勠力同心、奮楫篤行、對標對表,“云南省美麗縣城”璀璨綻放,為云南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作出賓川貢獻。
(資料圖)
解鎖“云南省美麗縣城”的創建密碼
高位推動抓創建
“四城同創”成效明顯
堅持“美麗縣城”創建與
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
全國文明縣城
創建一體化推進
強化組織領導
將“美麗縣城”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進創建工作。
強化要素保障
出臺《關于賓川縣“美麗縣城”建設項目規劃范圍內國有土地、集體土地及房屋征收決定的通告》,通過整合城鄉棚戶區改造、各類專項補助資金和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積極創新拓寬投融資渠道,采取EPC模式,與云南建投和中冶天工合作,于2020年3月啟動項目建設。
強化對標對表
圍繞5類23項82個指標,規劃投資15.2億元,實施項目44個。同時,建立健全高效務實的督查檢查及考評機制,保障創建工作快速推進。2019年,云南省文明縣城復審通過,2020年1月創建為國家園林縣城,8月創建為國家衛生縣城。
解鎖“云南省美麗縣城”的創建密碼
突出特色謀定位
“花果縣城”初見成效
結合
“一山”“兩果”產業優勢突出
及僑鄉文化獨特的縣情
謀劃縣城建設
確立發展定位
緊扣“特色、產業、生態、干凈、智慧”5大創建要素,打造集厚重文化、唯美生態、特色產業于一體的“美麗花果城、文旅目的地”。
突出規劃引領
2019年3月以來,先后編制實施《賓川縣“美麗縣城”建設規劃》《賓川縣“美麗縣城”建設實施方案》、《賓川縣“美麗縣城”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賓川縣城重點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擦亮特色名片
縣城以“灰白為主色調”進行總體設計,實施75個老舊小區改造,進行風貌整治、人行道改造提升,“五網入地”,傾力打造“美麗花果城、文旅目的地”。以“花果”扮靚縣城,建成賓川大道、桔鄉路、白羊路特色鮮花大道、特色水果公廁、柳家灣華僑歷史文化街區、僑鄉商業主題街區、中心1號商業步行街。
解鎖“云南省美麗縣城”的創建密碼
創新理念抓管理
全民共享創建成果
堅持
網格化、智慧化、減量化
及常態化管理
動員全民行動
清除市政“頑疾”
推行“網格化”責任管理
將縣城建成區劃分為35個網格,由35名縣處級領導牽頭負責、117家企事業單位分片包干,縣處級領導不定期巡查,責任單位每天派2名巡查員全天候巡查,推進責任區共建、共管、共享。
搭建“智慧化”管理平臺
依托公安、交警監控,加快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創新推出“愛衛釘”綜合智慧化管理平臺,創建縣城區35個大網格、10個鄉鎮網格的愛衛網格地圖和1735個點位數字地圖,實現群眾“信息隨手點、舉報隨手拍、問題隨手報”,部門“問題及時辦”。
探索“減量化”垃圾處置
率先探索出“三元、三角、三分”(即:鞏固每人每月三元左右垃圾清運費的收費制度;發揮河長制工作網絡、垃圾回收公司化運營網絡和農業廢棄物處理網絡的“三角”支撐作用;建立農戶一級初分、轉運站專人二級分和填埋場三級分的“三級分類體系”)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機制,推出垃圾分類回收“積分制”管理模式。全面建立“戶清掃、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五級聯動農村垃圾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建立“常態化”建管機制
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對城鄉垃圾清運保潔、縣城公廁管護等實行市場化運作,集中規范收集處理全縣800余家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依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臺,“派單、點單、接單、評單”開展志愿服務和“敲門入戶”宣講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六條新風尚”。全縣共有120974名干部群眾使用“愛衛釘”參與創建工作,辦理群眾舉報617件;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美麗縣城”網絡投票,累計得票5605664票,位列全省第4名。
解鎖“云南省美麗縣城”的創建密碼
產城融合興產業
新型城鎮初具雛形
以城市建設為基礎
以產業發展為先導
認真謀劃產業項目
聚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
全面探索以產城融合為重點的
新型城鎮化
優勢做強水果產業
聚焦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思路,實施現代農業“一二三”行動,抓實“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示范創建,爭創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全面提升水果產業品牌化、組織化、專業化水平。
突出重點抓牢工業發展
持續完善產業規劃及配套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和企業發展壯大扶持力度,重點推進滇西水泥廠遷建及年產400萬噸砂石骨料生產線、永達電力、廢舊鋼鐵回收利用、農產品精深加工、光伏新能源等項目,加快培育高原特色食品加工園和大營洪水塘綠色循環建材產業片區。
突出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
主動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和“漫步蒼洱”東線,全面推進“旅游+”融合發展,穩步推進雞足山國家5A級景區創建、農文旅產業融合經濟走廊、雞足山小鎮建設,大力發展精品農莊、精品民宿、中醫藥康養等文旅新業態。2019年至2021年,連續入列省級“一縣一業”水果產業示范縣,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成為滇西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地,被命名為云南省旅游強縣,入列國家第三批雙創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