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眼下正值百香果成熟上市的季節江川區安化鄉種植的100多畝百香果陸續進入采收期一上市就迎來了“開門紅”
100多畝百香果陸續進入采收期。(圖片均攝于8月9日)
走進董炳村委會圍埂小組的百香果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藤蔓上掛滿了百香果。種植戶普家平和工人們穿梭在果樹間采摘微微泛紫色的百香果,他告訴記者,百香果有70%的成熟度時就可以采摘,擺放三至四天后顏色會更紫更亮,便可打包裝箱售賣。
普家平說:“我們今天是第一次采摘,預計能采200公斤左右,每隔四至五天采摘一次,高峰期的時候每天可采摘2噸至3噸。”
百香果每天都開花結果,采摘期比較長,從8月采摘到12月,整個基地今年產量可能到100噸左右。
董炳村委會地處山區,村里產業項目薄弱,缺乏增收渠道。去年5月,紅塔集團派駐董炳村的鄉村振興工作隊駐進村里,發現董炳村發展百香果的自然條件優越,便組織村組干部先后到新平、峨山等地參觀考察,得知百香果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普家平和親戚率先在圍埂小組流轉103畝土地,在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幫助下,注冊成立了“云山農業專業合作社”,并與農業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解決了技術和銷路的難題。隨后,普家平從廣西引進品種為“臺農1號”的百香果苗,于今年3月底開始嘗試栽種。經過努力,基地種出的百香果不僅個體勻稱、甜味適中,產量還很高。
近年來,江川區立足本地氣候和資源優勢,調動村“兩委”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發揮領頭雁作用,優化產業布局,引導和鼓勵村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強農富民產業。隨著安化彝族鄉、九溪鎮等地的百香果種植基地落地生根,百香果不僅成為了群眾的“致富果”,也成為江川區產業振興的“助推器”。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江川區融媒體中心作者:李丹 楊聰明 張延江 王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