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新田縣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充分發揮當地土地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山林、農田、果園、荒地等土地資源潛在價值,點“土”成“金”,因地制宜發展培育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因時制宜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規模,提高了當地百姓收入,盤活了村級集體經濟。
新田縣村級集體經濟實景
提質農田水利壯大煙稻輪作產業
(相關資料圖)
新田是富硒寶地。近年來,新田各基層黨組織利用富硒田地做文章,釋放富硒水稻、優質烤煙的優勢產業潛能,賦能土地價值,實現“一田多收”,把富硒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壯大煙稻輪作產業,“連村共建”打造村級集體經濟“產業聯盟”。如三井鎮打破區域界限,把全鎮22個村(社區)劃分為三井、茂家、洞心三個煙稻輪作生態宜居示范片區,片區內統一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片區內各村(社區)黨組織精誠合作,把村與村之間斷頭水利設施和機耕道連接起來,打通“堵點”,形成一張片區內農田“灌溉網”,片區內行政村采取統一經營、流轉外包、大戶培植等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各村(社區)黨組織團結一致,積極跑項爭資,調田調土,培育富硒水稻大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60余家,發展煙農400余戶,帶動附近7個行政村發展煙稻輪作產業,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5萬余元。
三井鎮千畝煙稻輪作農田
開墾荒地開發茶油產業鏈
新田縣山地資源豐富,土壤條件、地形地貌條件適合油茶種植,所產油茶果油脂含量高油質好,經濟效益突出。近年來,新田縣各基層黨組織主動謀求發展,積極開墾荒山廢地,大力打造油茶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把“荒山為金山”,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如金陵鎮上游村黨支部采取“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在村黨支部帶領下,村里集中開墾連片荒山廢地700畝,種植油茶樹苗5萬余株,并成立了“上游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運營。該村有388戶1800余人以資金、土地等多種方式共同出資經營,累計投入配套基礎設施資金100余萬元,修建生產道路3.8公里和專業曬籽場4000平方米。目前,該產業項目正處于成長撫育期,每年聘請農業專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創造就業崗位50余個,每年可產出茶油2000余公斤,產值30萬元以上,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以上,當地村民實現了從貧困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華麗轉身”。
金陵鎮茶油合作社工人加工茶油籽
整合小果園打造水果產業園
新田鄉鎮村民喜好種植柑橘、柚子、黃桃、西瓜等水果,小果園星羅棋布。近年來,新田基層黨組織探索“黨建+企業+集體+農戶”水果產業發展模式,把零散的小果園整合開發,打造水果產業園,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如金盆鎮徐家村黨支部整合該村100余個小果園,將眾多零散的、閑置的、未被整體開發的土地集中流轉,整理開發3500畝優質富硒水果種植區,引進專業水果發展企業湖南興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免費為種植區農戶提供果苗和種植技術,扶持附件村種植合作社和農戶種植沃柑,把原來分散的集體和農戶400余畝沃柑連成一片,打造沃柑產業示范園。示范園區內全部安裝水肥一體化、智能高壓施藥、精準滴灌施肥系統,生產配套設施齊全,產出大為可觀。同時開發集體“飛地”冬瓜嶺,整合村民分散土地,連片建設80余畝脆蜜金柑園,采取“村社合一”管理方式,村兩委黨員干部、黨員帶頭,以籌資或籌勞的方式入股分紅,由村干部、合作社管理層交叉任職,每年脆蜜金柑園內凈收入的30%用來發放村集體土地租金,每年為當地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0萬余元。
金盆鎮沃柑基地鳥瞰圖
開發集體山林發展中藥材產業
新田是生態福地,是“中國天然氧吧”之一,是“湖南省中藥材種植基地示范縣”。新田縣基層黨組織充分把握發展先機,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發山林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如門樓下瑤族鄉,積極探索“黨建+集體+山民”的產業聯合發展模式,拓展集體土地綠色效益,該村黨支部引領開發1160畝集體山地,種植傳統杉木種植500畝和短期能產生效益的博羅回藥材種植500畝。當地村黨組織還制定生態旅游長期規劃,在山頂種植區域種植觀賞植物40畝,每年可為當地增加集體收入10萬余元,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創業200余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逐漸凸顯,真正讓山林資源實現了持續“生財”。
門樓下鄉村民在高山上種植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