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人書-
(資料圖片)
幸福盤龍
將喚起一代“盤龍人”的“時代記憶”
“事實上,我首先是被書里盤龍江文化藝術節的部分吸引,繼而才引發了閱讀興趣。”今年63歲的余國忠參加了21屆“盤龍江文化藝術節”,對于他來說,這個豐富盤龍區文娛生活的大型盛會已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機緣巧合下,他在《幸福盤龍 繪就新時代畫卷》小人書中“偶遇”了與自己朝夕相處21年的“家人”,內心泛起了一絲波瀾。
一年一度的“盤龍江文化藝術節”是盤龍區的盛大群眾性文化活動盛典。自1980年起,藝術節本著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宗旨,以群眾文化系列活動為載體,發動轄區廣大群眾參與其中。余國忠便是其中一員。
“我是民間文藝組織出身,對于我來說,能參加家門口的文化盛宴是一直夢寐以求的。”余國忠作為民俗文化愛好者,先后加入了“舞龍舞獅”“鼓舞”“花燈”“揚琴說唱”“曲劇”等多個民間文藝組織。最終,余國忠憑借著對昆明民俗文化的了解,通過編排舞蹈《燈奶》實現了自己平凡而偉大的夢想。自此,余國忠21年的藝術節之旅便開始了。
“我參加的那一屆它還叫‘盤龍江藝術節’,直至2006年,才正式更名為‘盤龍江文化藝術節’。”值得一提的是,“盤龍江文化藝術節”前身為1980年舉辦的首屆“盤龍江音樂會”,它開創了“盤龍江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的先河。41年間,活動共經歷過四次更名。
1983年,盤龍區舉辦“盤龍區歌詠節”,以“五講四美”“文明禮貌”“革命歷史歌曲”等為主題開展專題歌詠比賽。1984年,活動以群眾歌詠和集體舞比賽,更名為“盤龍江音樂節”。1990年,經原盤龍區委、區政府批準,定名為“盤龍江藝術節”。隨著群眾文娛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2006年,活動正式更名為“盤龍江文化藝術節”,并一直沿用至今。
“從名字的變更能看出,40余年間藝術節一直在向外延伸,表演內容不斷拓展,這也是我們一直希望看到的。”盤龍區文化館館長劉盾向記者介紹道,藝術節從最初的歌詠比賽,到現在開展了賽龍舟、江燈盞、長街宴、舞龍大賽、書畫展等多個項目,內容豐富的同時,形式也進行了多種創新。“第38屆盤龍江文化藝術首推互聯網辦節模式,開啟了線上線下雙模式,這是我們首次采用互聯網辦節,反響甚佳。”
“盤龍江文化藝術節”作為盤龍區具有城市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的最高盛會,它的產生、延續和發展壯大,是社會進步、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藝術節能在盤龍區66年發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參演人員我覺得非常驕傲。隨著人文社會的不斷發展,藝術節已成為了盤龍區的文化名片。同時,作為盤龍的居民我很幸運,這場盛會為盤龍人提供了一個文化出口。”余國忠期望,盤龍區能繼續以小人書這類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幸福盤龍的魅力,待藝術節再創輝煌時,也能有一本專屬于這場盛會的小人書。
(文中配圖均為受訪者供圖)//小貼士//
可至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云融盤龍”客戶端,或識別下方二維碼下載。
點擊線上圖書館,選擇“幸福盤龍 繪就新時代畫卷”欄目進行閱覽。
推薦閱讀
?盤龍區“最美退役軍人”推薦結果揭曉→盤龍媒體采風行活動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商圈”系列活動啟動盤龍:抓經濟不能忘國防 居平安不能忘戰備加快發展“生命+”產業 縱深推進“真抓實干 爭做排頭兵”大討論大競賽活動來“盤”一夏 |鮮花開得“百日紅”,最是紫薇簇簇擁今日立秋,來盤龍,聆聽秋天的低吟淺唱盤龍“六措”并舉創建常態長效,讓文明持續“保鮮”!來源:盤龍區融媒體中心、掌上春城▼?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