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報工作激活市場主體,促進主體增量,鼓勵主體發展“個體轉企業”。 7月27日,長江商報記者從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全市應公示2021年度報告的市場主體151.73萬戶,綜合年報公示率達93.35%,較上年增長28.26%、增幅全省第一,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公示率均創下歷年新高。
對逾期未年報的市場主體,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可以處1萬元以下罰款。武漢市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按時年報市場主體要及時補報年報后向轄區市場監管部門申請移出異常名錄,重塑良好信用,避免受到罰款和失信限制。
將市場主體分5類精準施策
今年,武漢市市場監管系統超前謀劃、強化目標管理,將年報工作納入對各區局績效管理目標和營商環境考核內容,實施“工期倒排”和“銷號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武漢市場監管”官方微信公眾號定期開展政策解讀、問題解答以及風險提示,6月份起所有消息推送全部設置年報倒計時提醒。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協調行政審批、街道等部位在窗口單位和服務場所張貼宣傳資料,在窗口顯示屏上刊登公告、年報海報。在人流集中的大型商圈LED屏滾動播放年報提示,警示提醒及時年報,擴大對年報認知度。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減少對守法誠信企業打擾,同時提高年報率,市場監管部門區分企業不同情形和信用狀況等特征,分類開展年報指導服務。
相關部門將近兩年積極主動報送年報企業列為“主動申報類”,一般不進行干預,減少對守法誠信企業打擾。同時,將近三年新設立企業列為“引導幫扶類”,精準幫扶指導、逐戶提示年報,對有需求的及時上門服務。將有未年報列異記錄的企業列為“重點關注類”,制發提示函書面提醒催報,同步引導開展信用修復。將連續兩年以上未年報企業列為“異常清退類”,分別采取督促補報年報、變更登記事項、吊銷營業執照等清理舉措。將特種設備生產等重點領域企業、辦理歇業登記企業列為“集中攻堅類”,結合日常監管全覆蓋開展年報服務,確保100%完成年報。同時,結合企業往年年報時間規律,分時精準催報提醒。
現場指導企業掃碼年報小程序
為保障全市市場主體年報,武漢市市場監管部門壓實責任,將年報全面融入執法檢查行動。執法人員一手執法證、一手“指導牌”,現場指導企業掃碼通過小程序完成年報,隨時為企業提供年報服務。各區開展“凈街”“掃樓”“回家”行動,搭建年報集中申報點,指導寫字樓、商業街等重點區域內企業集中年報,對轄區內異址經營企業指導“回家”注冊;基層市場所聯合街道等開展個體年報現場指導專場,集中指導個體工商戶現場填報紙質年報表格,統一錄入系統。
據介紹,本年度年報形成市場監管主導、以區為主、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多方力量,樹立“管行業就要管年報、管業務就要管年報”的年報意識。通過與商務、人社、統計等“多報合一”以及銀行、協會等溝通協作,協同推進。通過與稅務等部門協調合作,穩妥有序推進長期停業未經營企業的清理。截至6月30日,已立案吊銷525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