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由云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云南中醫”進行關注。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春季萬物復蘇,自然界生機勃發,萬物生長,欣欣向榮。春季養生就應順應自然界生機盎然之景,早睡早起,晨起散步,舒展形體,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深入了解就會發現,這個養生規律和養肝有莫大的關系。
根據五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肝的生理特點是主疏泄,在志為怒,喜條達而惡抑郁。在正常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我們的情志就能保持愉悅平和,不怒不躁,思維敏捷有決斷。反面,若情志過激或抑郁,肝疏泄失度則會影響其功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全方位養肝指南
在春季,人體肝陽之氣升發。護肝養肝,關鍵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靜心養性,求得心平氣和,使肝氣之升發符合自然規律,要力戒暴怒,防止“肝火上升”;更忌心情憂郁,致“肝郁氣滯”,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的好心態。
除此之外,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吃
首先,春季飲食宜選擇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食品,若多吃酸味食物,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于肝氣的疏泄和陽氣的升發。另外,春季肝氣旺,易犯脾傷胃,出現消化不良等問題,故宜少油多素,清淡可口。
其次,肝藏血,養好血才能護好肝。春季養肝應多吃紅色食物,此類食物有養血補血的功效。如:山楂、紅棗、動物的肝臟(豬肝、牛肝、羊肝等)、紅薯、紅米、枸杞等等。
中藥學中,山楂是入脾、胃、肝經的,有開胃消食、助脾運化、活血通絡之功;脾胃功能健旺,氣血生化充沛,肝血豐盈方能健行;紅棗補氣養血,安神健脾,多食紅棗既補養氣血又能改善睡眠,調節情志,一舉兩得;枸杞味甘,性平,有滋補肝腎,益精血明目的功效。
此外,中醫學認為“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經”,青色的食物也可以起到養肝的作用。
另一方面,還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柑橘、銀耳、猴頭菇、菠菜、芹菜、萵筍、香椿、豆芽菜等。香椿辛溫發散助陽氣升發;柑橘有疏肝解郁的功效;銀耳有養陰柔肝之用。
2.喝
春季宜喝茶。如:
蜂蜜菊花茶可以清肝明目;
紅茶、綠茶、普洱茶清熱解毒,提神明目;
柚子茶、檸檬蜂蜜茶生津化痰,疏肝解郁;
山楂冰糖茶健胃消食,生津化痰。
但需注意,茶不宜過濃、過多。
3.經絡保養
春季運用中醫經絡養生法,循經按壓足厥陰肝經及肝經的穴位,可疏通經絡,起到養肝的作用。
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達到清肝明目的功效,使人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若肝火旺盛,擾動心神,出現眠差多夢;或木生火致口舌生瘡,可揉按此穴瀉火寧神。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揉按此穴可疏肝理氣解郁。
4.足浴
用艾葉加醋足浴可溫通氣血,解郁疏肝,調養肝氣。可以緩解因肝氣不疏、氣滯血瘀所致的焦慮抑郁。
5.睡
充足的睡眠才能養肝。肝主魂,肝藏血才能主魂。
中醫有句話是“人臥則血歸肝”,夜間的子時到丑時是肝膽經養護時段,又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一元復始的重要時段,此時段睡好肝膽之氣才能生發,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白天才會精神飽滿,思維敏捷,處事決斷,情緒穩定。
反之若熬夜不睡,耗傷陰血,肝膽失養,虛火擾動神明,不但人的情志會受到影響,變得抑郁、焦慮、人際關系緊張、做事猶豫無決斷,而且會百病叢生。
6.鍛煉
早起鍛煉,吐納呼吸、舒經活絡也可調節情志,使身心愉悅養肝。可選氣功、八段錦等和緩的運動,也可踏春、登高、望遠舒展身體,開闊心胸。
大好春色莫辜負,請帶上您愉悅的心情去擁抱健康!
本文作者:何渝煦
教授、碩士生導師,云南省中醫醫院主任醫師,云南省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預防醫學”學科帶頭人,云南省最美中醫,師從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全國名老中醫孟如教授。
擅長:運用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未病思想對慢性疲勞綜合征、脾胃功能失調、失眠等亞健康狀態以及糖尿病、腎功能衰竭、泌尿系結石等腎臟疾病進行診治、中醫調養和健康管理。對中醫膏方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運用經驗。
掃碼咨詢
責任編輯丨吳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