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疫情與政策調控,中信特鋼(000708.SZ)在2021年繼續保持業績增長,持續展現出其強大的韌性。
近日,中信特鋼發布2021年度報告,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973.3億元,同比增長27.6%;實現凈利潤79.53億元,同比增長31.8%。實現基本每股收益1.58元/股,擬每股分紅0.8元,分紅率高達50.6%。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特鋼企業,中信特鋼已經連續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特鋼生產企業,比排名第二第三的特鋼企業產量高出20%—35%。公司業績在2018年后持續增長,2021年創下新高。
此外,中信特鋼保持較高的分紅率。2019年—2021年,公司的現金分紅分別為29.69億、35.33億和40.38億,現金分紅金額均占規模凈利潤的50%以上。
持續降本增效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特鋼是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企業,1993年成立于湖北黃石。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890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被譽為“中國鋼鐵搖籃”。
2019年,大冶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實現整體上市。同年10月,重組完成后,其更名為中信特鋼。
在特鋼資產整體上市后,中信特鋼業績迅速增長。2018年—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721.9億元、726.2億元、762.9億元、973.3億元,凈利潤35.8億元、53.86億元、60.32億元、79.53億元。
分季度來看,2021年一至四季度,中信特鋼的營收分別為224.1億元、266.8億元、251.3億元、23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93%、39.25%、31.09%、12.73%;凈利潤分別為19.27億元、22.6億元、18.74億元、18.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2%、55.02%、17.32%、12.26%。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第四季度,政策調控下,電力供應緊張,鋼鐵企業減產停產增多,企業成本大幅增加,部分鋼企和部分品種出現虧損,但中信特鋼依舊保持了較好的業績。
中信特鋼的存貨周轉天數也大幅下降,2020年、2021年分別為47.53天、39.59天,而存貨周轉率也隨之提升,分別為7.57次、9.09次。
同時,中信特鋼還持續降本增效。2021年公司實現同口徑降本增效30億元,僅鐵前對標降本超9.8億元。
公司費用也持續優化。2021年,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為5.32億元、15.7億元、4.75億元,同比分別降低17.31%,增長7.61%、56.24%。此外公司不吝研發,2021年研發費用投入34.87億元,同比增長28.84%。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特鋼還極為重視現金流管理。
2021年,公司的貨幣資金的余額在76億元左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在130億元左右,2022 年初公司又發行了50億的可轉債,現金流量充裕。
2021年開發新產品250萬噸
作為全球特殊鋼行業龍頭,中信特鋼擁有江蘇江陰興澄特鋼、湖北黃石大冶特鋼、山東青島特鋼、江蘇靖江特鋼四家專業精品特殊鋼材料生產基地,安徽銅陵特材、江蘇揚州特材兩家原材料生產基地,具備年產1400多萬噸特殊鋼生產能力,可生產3000多個品種、5000多個規格,是目前全球品種規格最多的特殊鋼材料制造企業之一。
2021年,中信特鋼繼續突破自我,產銷持續增長。
2021年,中信特鋼第一品牌軸承鋼銷量突破了200萬噸,增幅17.7%,連續11年世界第一,其中,高端軸承鋼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80%。第二品牌汽輪鋼銷量已經突破了300萬噸。第三品牌能源用鋼方面,公司緊緊抓住風電和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連鑄大圓坯全年銷量186.3萬噸,胎圈簾線鋼銷量133萬噸,創歷史新高,銷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整體來看,公司2021年實現鋼材銷量1453萬噸,同比增長3.9%,2022年公司目標銷量為1490萬噸,力爭1550萬噸,“十四五”期間計劃實現特鋼年度產量超2000萬噸。
在2022年初,據世界鋼鐵協會進行的調研和估算,中信特鋼從2017年—2021年,已經連續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特鋼生產企業,比排名第二第三的特鋼企業產量高出20%—35%。
同時,中信特鋼不斷建造較高的護城河和高壁壘。2021年,中信特鋼全年開發新產品250萬噸,授權專利313項,發明專利72項,其中新增在研國際標準兩項,成功立項了《橋梁纜索鋼絲用盤條》ISO標準,這是首個盤條領域成功立項的專用國際標準;牽頭修訂滾球和滾柱軸承鋼ISO標準。
據了解,這是我國在ISO特殊鋼領域牽頭的首個國際標準。以上標準原來都被歐洲國家及日本所壟斷。
2021年初,中信特鋼圍繞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設立了公司級“卡脖子”項目29項,。
此外,公司標志性的“三高一特”產品2021年新獲32家第二、三方的認證,其中超高強度鋼、高溫/耐蝕合金、特種不銹鋼分別同比增長62.7%、44.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