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特鋼(000708.SZ)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全年業績穩定增長,營收凈利雙增。
中信特鋼日前發布業績快報。公告顯示,202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85.74億元,同比上漲29.4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52億元,同比上漲31.82%;基本每股收益為1.58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為6.51元。
對于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中信特鋼表示,報告期內面對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及“能耗雙控”政策等影響,公司一方面積極優化產品結構,適時調整產品售價,實現了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多措并舉,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費用的增長,從而實現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穩定增長。
重組后凈利持續增長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大冶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湖北黃石,1997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
2018年,中信集團籌劃將旗下特鋼資產整合,由上市主體、控股子公司大冶特鋼發行股份方式實現特鋼資產整體上市。2019年1月,中信泰富特鋼整體上市工作正式啟動。10月,重組完成,大冶特鋼更名為中信特鋼。
完成整合后,中信特鋼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化特殊鋼制造企業,鋼材總產能達1500余萬噸。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特鋼可生產3000余個鋼種、5000余種規格,是目前全球品種規格最多的特殊鋼材料制造企業之一。公司各類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能源、交通、機械、鐵路、海運等多個領域,此外還通過股權投資參與350萬噸/年無縫鋼管產能的經營管理。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間,公司營收分別為721.9億元、726.2億元和747.3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5.8億元、53.86億元、60.24億元。重組后的中信特鋼保持了凈利潤持續增長。
根據日前公布的2021年湖北省上市企業市值排行榜,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滬深AB股上市企業中,湖北省13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9159.21億元。中信特鋼以1033.65億元排名第三,僅次于三安光電和聞泰科技,成為湖北三家千億上市公司之一。
“三高一特”產品高速增長
隨著高端制造、國防、航空航天快速發展,“三高一特”產品需求前景廣闊。
基于在特鋼領域多年的深耕細作,中信特鋼已掌握了“三高一特”系列產品的主要核心技術和關鍵生產工藝,同時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的總體部署,實現工藝質量設計的定量化、精準化和數字化,提升和穩定產品質量。
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特鋼“三高一特”產品保持高速增長,1—9月份高溫合金的產銷已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
2021年9月,中信特鋼公開發行可轉債擬募集資金50億元,致力于通過設備改進、工藝優化、智能制造及環保治理等方法,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量,主要用于“三高一特”產品體系優化升級項目等。預計技改項目二、三期完成后,達產年預計將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5065.63萬元、264338.80萬元,項目達產年將分別形成3.9萬噸、5.3萬噸“三高一特”產品的生產能力。預計至2024年項目相繼建成,公司將新增“三高一特”產品產能9.2萬噸/年,較2020年的生產規模擴大兩倍。
日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中信特鋼表示,“三高一特”產品是公司“十四五”重點發展板塊,也是最近一次公司可轉債募集資金的重點投資方向之一,公司會持續保持強投入,按照國際一流的目標,匯集整個集團之力,努力實現彎道超車。目前公司“三高一特”相關工藝技術、裝備配套、人才隊伍培養和儲備等方面都有較充分的準備。隨著國家高端制造的產業升級,高端特鋼材料的需求會進一步增長。公司將緊抓機遇,對標國際一流的“三高一特”材料供應商,強投入、強推進,大力發展特冶鍛造和“三高一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