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回暖,臺華新材(603055.SH)激進杠桿擴張。
10月27日晚間,臺華新材發布公告稱,擬在山東淮安投建綠色多功能錦綸新材料一體化項目,項目總投資不低于120億元。
截至今年6月底,臺華新材賬面貨幣資金不到6億元,現有資金勉強覆蓋現有短期債務。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去年12月,臺華新材剛剛完成定增,募資3億元用于流動資金。
在償債還有一定壓力情況下,臺華新材拋出高達120億元的投建項目,是否系貪大求全?
臺華新材主要從事錦綸織造業務,是國內功能性面料領域的龍頭企業。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總資產為63.34億元。
今年上半年,受益行業回暖,臺華新材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2.61億元,同比大增逾4倍。不過,這一業績,僅略高于2018年同期凈利潤水平。
如此激進擴張,臺華新材需警惕財務風險。
激進擴張投建120億項目
臺華新材拋出了成立21年以來最大規模投建項目,令業界震驚。
10月27日晚間,臺華新材公告稱,根據公司戰略規劃和長遠發展,公司擬與淮安市洪澤區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書》,在淮安市洪澤區新建綠色多功能錦綸新材料一體化項目。
項目包括化纖項目、織造及染整項目。其中,化纖項目包括年產10萬噸再生差別化錦綸絲項目、年產12萬噸PA66差別化錦綸絲項目、年產20萬噸PA6差別化聚合和錦綸絲項目。織造及染整項目包括年產6億米錦綸坯布項目、年產2億米染色后整理項目。
對于實施這一項目,臺華新材稱,項目符合錦綸產業整合大趨勢。隨著國內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性能更加突出的錦綸長絲需求量在不斷擴大,但國內錦綸絲行業較為分散,且國內民用錦綸長絲產品結構不盡合理,中低檔產品比例較高。本項目全面達產后,公司將新增再生差別化錦綸絲年產能10萬噸、PA66差別化錦綸絲年產能12萬噸、PA6差別化聚合+錦綸絲年產20萬噸,公司錦綸絲年總產能規模將達到約60.5萬噸,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差異化產品競爭優勢和整體市場份額,維持公司領先的市場地位。
此外,本項目的子項目20萬噸PA6差別化聚合產能達成后,臺華新材的現有產業鏈將延伸至聚合環節,形成“錦綸聚合+紡絲+織造+染整”的一體化完整產業鏈,可以進一步完善公司戰略布局,有效發揮產業協同效益,持續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臺華新材稱,實施本項目有助于優化產業結構。本項目產品包括可再生、PA66以及差異化功能性錦綸絲,可以有效填補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檔次、擴充先進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競爭優勢。
誠如臺華新材描述的百般美好,對應的風險是,公司是否有能力順利實施,如果強行推進這一項目,是否會引發財務風險?
根據公告,本次項目總投資不低于12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105億元。項目分四期建設,計劃5年內建成。
不低于120億元投資,5年內建成,意味著平均每年至少投入24億元,且五年不間斷投資。這對臺華新材而言,幾乎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任務,因為公司資金不足。
截至今年6月底,臺華新材賬面貨幣資金4.11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64億元,合計為5.75億元。同期,公司長短期債務合計為16.56億元,剔除4.53億元可轉債余額,長短期債務也有12.03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為4.74億元。
從現有資金及債務數據看,公司流動性并不算充足。而且,這一財務狀況是在去年底,公司通過定增募資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后的狀況。如此財務狀況,還要順利建設超120億元的投資項目,絕非易事。
臺華新材的打算是,以自有資金或向銀行申請貸款等方式自籌,以及第一期投產后以項目自身產生的現金流進行滾動開發。
現有資金不充足,靠銀行貸款及滾動開發完成密集投資建設,也有較大難度。一期項目投產后能否達到預期,產生的現金流能否支撐繼續開發,都是一個問號。
周期性波動盈利能力不突出
在市場看來,臺華新材實施高達120億元投建項目,無異于一場豪賭。
自2001年創建以來,臺華新材始終定位聚焦高檔功能性面料的研發與生產,經過多年布局、發展,公司已經形成錦綸紡絲、織造、染色及后整理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臺華新材稱,公司專注于尼龍6、尼龍66及尼龍環保再生系列產品及其他化纖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夠為全球客戶定制、開發環保健康、戶外運動、特種防護等多系列高檔功能性面料,是國內功能性面料領域的龍頭企業。
今年初以來,紡織行業全面復蘇,景氣度升至高位。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調查數據,今年二季度我國紡織行業景氣指數為65.4,連續5個季度位于50榮枯線以上,較2021年一季度提升8.3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紡織業和化纖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9.7%和86.1%,均高于同期全國工業77.9%的水平,較2020年同期分別提高9.4和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內需市場逐步改善、出口形勢明顯回暖。
在這樣的背景下,臺華新材的經營業績也亮了。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38億元,同比增長72.68%,凈利潤2.6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2.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5.87%、592.01%。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34億元、2.27億元,今年上半年與之相比,并沒有較大幅度增長。
紡織行業也存在明顯的周期性,臺華新材的經營業績就反映了這一點。
wind數據顯示,2012年,臺華新材實現營業收入17.05億元、凈利潤1.35億元。2013年至2015年,營業收入在19億元左右波動,凈利潤則分別為1.16億元、0.81億元、0.41億元,連續三年下滑。
2016年,臺華新材上市前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44億元,同比增長18.29%,凈利潤為2.28億元,同比增長449.71%。扣非凈利潤為2.20億元,同比增長570.41%。2017年,延續增長勢頭,凈利潤為3.67億元。然而,2018年至2020年,又是連續三年下滑,營業收入從29.74億元下滑至25.01億元,凈利潤從3.67億元下滑至1.20億元。2020年,其扣非凈利潤為00.96億元。
經營業績波動明顯,在行業高景氣之時大規模擴產,即便不考慮財務風險問題,單就產能釋放問題,也是個未知數。
臺華新材自身也稱,項目產品上游為石化產業中的錦綸切片制造行業,下游為消費市場領域的服裝和其他相關產業,上下游行業景氣度均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無論是上游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或是下游市場的需求變化,都對項目的銷售收入、盈利能力影響較大。此外,當前錦綸紡織行業競爭較為充分,國內外品牌眾多,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各品牌之間競爭激烈。如錦綸行業政策、市場環境、價格波動、產品技術迭代等情況發生變化,存在項目經營狀況及盈利能力不及預期風險。
此外,臺華新材還需注意“能耗雙控”等外部因素引發的政策變化、規模擴張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