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桐柏縣的冬桃進入成熟收獲期。鮮嫩、脆甜的冬桃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味蕾,也給當地果農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10月21日,在淮源鎮彭莊村百卉生態園里,低矮粗壯的桃樹上,果實累累,濃濃果香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綠葉掩映下,一個個用紙袋套著的冬桃把樹枝壓彎了腰,果農們忙碌地穿梭在園中,采摘、分揀、裝箱,一派繁忙的景象。
“園內種植冬桃共400畝,目前已經全部進入盛果期,每畝能產2500斤,產品主要通過訂單銷售、電商平臺銷售的方式,銷往全國各地。”生態園負責人尹向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漫步在生態園的觀光道路上,只見路兩邊栽種著月季、桂花等景觀樹,微風吹來,香氣撲鼻。園內隨處可見現代化的灌溉管網,自動化的管理方式讓人眼前一亮。生態園內,游客們手提籃子,穿梭于桃樹之間,享受著親手采摘的樂趣。
“這里的微酸性沙質土壤富含氮、磷、鉀等幾十種微量元素,透水、透氣性良好,為各種水果生長積累了大量的糖分和營養。”尹向洋介紹,每年5月份,生態園迎來桑葚、杏、枇杷等的采摘季,9月晚秋蜜桃、黃梨、石榴等成熟,一直到10月底結束,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果子都不愁賣。
該生態園總占地面積1000余畝,是一個大型綠色無公害水果種植基地,種植品種20余個。園區立足于市場需求,引進優質產品,規模化種植、機械化操作、自動化灌溉,走出了一條集引進、培育、技術培訓、種植、采摘、銷售、冷藏存儲、餐飲、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園發展之路。
水果豐收不僅讓果農喜笑顏開,也為周邊50余戶農戶提供了就業崗位,實現就業顧家兩不誤。
談到未來的發展,尹向洋信心滿滿地說:“我計劃擴大果木、苗圃、觀光農業種植面積,力爭把生態園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的綜合種植和鄉村旅游基地。”
特色產業發展旺,鄉村振興勢頭足。近年來,桐柏縣立足區位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圍繞特色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積極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桐柏縣先后出臺了《桐柏縣茶產業“十四五”發展意見》《桐柏縣2021—2025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桐柏縣農業產業項目獎補辦法》等產業扶持政策,著力構建茶葉、中藥材、食用菌、林果等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增加產業發展資金投入,為全縣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同時建立了鄉村振興特色產業評價辦法和考評指標體系,從產業發展規模、帶動群眾增收、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發展特色產業效益顯著的鄉鎮和村給予表彰獎勵,促進了全縣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圍繞發展壯大主導產業,桐柏縣統籌整合財政資金,著力培育茶葉、艾草、食用菌、蘭花、水果等特色產業基地,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目標。著力打造一批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茶產業、油脂產業等特色產業集群,并躋身南陽市20個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集群,茶產業聯合體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圍繞深化“三產”融合,助推全產業鏈發展,讓農村特色產業“活”起來。桐柏縣通過黨組織引導、政策傾斜等措施,推動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才下沉基層。積極引導農業特色產業經營主體變身電商達人,目前全縣入駐電商平臺的特色農產品達23大類110余種,年電商交易額達1億元以上。引進了湖南省茶祖印象集團入駐桐柏,投資建設集“茶、文、旅”為一體的茶產業綜合體。重點打造以吳城鎮王灣村、安棚鎮李灣村等為代表的茶葉專業村和以茶業為主導產業的茶葉專業鄉鎮,拓寬了山區茶農增收渠道。加強對特色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情況的動態監測,不斷完善“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土地流轉固定資產分紅收益”、“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等多樣化的產業發展與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村集體在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實現村集體經濟與群眾收入“比翼雙飛”。
目前,全縣以花生、茶葉、中藥材(艾)、菌菜、花卉、林果、小龍蝦為主的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初具規模。2023年,全縣糧食總產達5.01億斤,農牧漁業總產值實現56832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246元。(岳建平 李博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