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針對全球企業高管和員工的最新調研顯示,企業正在加速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有87%的受訪中國企業計劃加大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但是企業在該領域需更注重對人才的投資。
調研表明,已經從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獲得可觀價值的企業將在2025年大幅增加相關投資的可能性是其他企業的6倍。然而,企業投資的重點仍聚焦于技術,而非使用者——人類自身,這將是釋放人工智能潛力的最大挑戰。
數據表明,企業花在技術上的預算是人才的3倍,尚未以適當方式和緊迫性來應對人才因素的變化。
埃森哲大中華區戰略與咨詢事業部總裁哈億輝(Robert Hah)表示:“不少企業僅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視作一種技術解決方案,并未借此重新思考其人才戰略。雖然對人工智能的投資持續增長,但眾多企業在理解、培訓和部署方面仍面臨挑戰,凸顯了企業協調技術和人才的戰略重要性,加大投入和提高技能需要齊頭并進。在這方面處于領先的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并加快培訓員工,不斷保持競爭力。只有通過技術、人員、流程的結合,企業才能持續推動重塑。”
調研顯示,大多數(87%)的受訪中國企業高管表示,他們準備在2025年加大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資,其中三大主要原因是:從技術進步中獲益(34%)、保持企業競爭力(23%)、增強管理相關業務風險的信心(15%)。58%的受訪中國企業高管認為,在其企業組織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比最初預期的要快。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在2024年,其企業已經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的解決方案投入使用(62%),而且其解決方案正在或將在2025年得到大規模使用(57%),相較于2024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調研顯示,中國企業投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重點是打造全新的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64%),其次是通過完成特定任務或工作流來增強企業流程管理(28%)。盡管企業將加大投入,但是企業高管和員工并沒有完全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在價值:58%的高管表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人工智能的潛力,持類似看法的員工比例為42%。
超過八成(85%)的受訪中國企業員工稱目前在工作中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其中63%的員工表示使用這些工具超過一年時間。三分之一(35%)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每天都在使用這些工具,主要用途是進行數據分析(32%)。
研究顯示,企業的相關培訓也在開展,但在級別和主題上可能沒有達到預期:盡管絕大多數(96%)的受訪高管認為其員工已經接受了人工智能所需的培訓,但更少(78%)的員工同意這種觀點。目前尚未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員工表示,主要原因是缺乏培訓和支持資源(38%)、輸出內容的準確性(35%),以及對于如何符合道德地、負責任地使用該技術的指導不明確(15%)。
埃森哲認為,企業應當通過以價值引領、打造數字核心、重塑人才戰略、融入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和推動持續創新來應對關鍵挑戰,為企業上下釋放潛能、獲得收益。(經濟日報 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