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超預期增長的出口開始有了回落跡象。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連續3個月保持在51%以上;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5.2%和54.2%,比上月上升0.3個和0.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5月制造業PMI與上月相比變化不大,景氣度繼續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制造業延續穩定擴張態勢。與此同時,非制造業擴張力度有所加大,我國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平穩擴張。
不過,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5月份PMI數據之所以低于預期,主要是因為大宗價格上漲對企業訂單和庫存行為產生了負向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從細分數據可以看到,訂單指數繼續下行,出口訂單回落更快。
對此,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出口未來大概率走弱,四季度經濟增長或低于預期;價格指數再次攀升,PPI同比高點形成,提示PPI將繼續超出市場預期,預測5月PPI同比增長8.7%;二季度經濟景氣持續,信用收縮將繼續演繹。
警惕出口訂單下滑
“從行業變化情況看,經濟復蘇內生動力有所鞏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5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較上月均回升,土木工程建筑業新訂單指數較上月明顯回升,表明基建投資繼續穩定發力具備基礎。
從分項來看,5月生產指數上升0.5個百分點至52.7%,工業生產熱情延續,南方八省電廠耗煤量和高爐開工率均有所上行;新訂單指數下行0.7個百分點,訂單連續兩個月回落表明需求擴張速度放緩,提示四季度經濟增長或低于預期。
“生產上、訂單下,仍保持在擴張區間,符合我們關于‘工業仍強、經濟不弱’的判斷。”李超表示。
在李奇霖看來,新訂單下滑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企業接單意愿減弱有關,尤其是對小企業來說,當大宗上漲太快,盈利壓力加大的時候,接單即虧損,所以小企業不敢接單。
“出口訂單的明顯回落也與大宗商品上漲密切相關,同時,運費也在不斷上行,在成本上漲的壓力下,企業可能暫緩接單,所以導致了出口訂單的下行。”李奇霖表示。
數據顯示,新出口訂單下降2.1個百分點至48.3%,重回收縮區間。李超認為,出口未來仍大概率走弱。
“隨著外供修復,決定我國進口的主邏輯將從‘外供修復’向‘內需拉動’切換,預計2021年5月人民幣計價當月進口同比增速34%,貿易順差預計為700億美元。”李超預計。
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限
在出口訂單下滑的同時,5月價格指數再次攀升。數據顯示,5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上升5.9個百分點至72.8%,出廠價格指數上升3.3個百分點至60.6%,提示PPI將繼續超出市場預期。企業調查顯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比重升至22%,同樣創出年內新高。李超認為,PPI或將再超出市場預期。
“當前的主要矛盾并不是需求不足,主要矛盾是大宗上漲和成本壓力導致企業不賺錢,因此不敢接單。只要能控制通脹和抑制輸入性通脹,企業正常的接單和生產需求即可緩解。”李奇霖表示。
當前,在美國財政刺激措施的帶動下,真實的出口需求并不弱。從高頻數據上看,截至5月28日,出口集裝箱指數(CCFI)上行至2296點,相比于4月末上漲15.3%,顯示目前國內出口大概率依舊維持在較高的景氣度。考慮到印度疫情擴散到其他的生產國,目前滿足全球訂單的需要進一步向國內集聚,而且需求的復蘇是確定的,比如美國制造商、零售商、批發商庫存銷售比均位于低位,其中零售庫存銷售比更是創下了歷史新低,這也顯示目前美國的需求還是十分旺盛的。
“在海外需求旺盛同時份額回落緩慢的背景下,后續出口依舊會有一定的支撐,但前提是要先給企業降成本,讓企業有錢可賺,企業才能接單。”李奇霖表示。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提到要關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回調,疊加現在鋼材等大宗商品的庫存也比較充足,后續大宗商品價格很難像之前一樣維持單邊上漲行情,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會有所減弱。
應加大力度扶植中小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訂單減弱和原材料上漲的背景下,小型企業PMI下降2個百分點至48.8%,在連續2個月擴張之后再次回到收縮區間,反映出制造業小型企業持續增長的動力仍顯不足。
趙慶河在解讀數據時表示,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與上月相比變化不大,景氣度繼續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制造業延續穩定擴張態勢。
但5月小型企業PMI的數據并不盡如人意,與此相對應的是,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8%和51.1%,高于上月0.1和0.8個百分點, 其中生產指數分別為53.8%和53.2%,高于上月1.0和1.8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大、中型企業生產保持增長勢頭。
業內專家建議,要進一步抓好擴大內需的各項工作,著力增強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關鍵作用,加快夯實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下一階段,應針對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問題,有效落實對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預期,做好匯率風險防范,防止出現匯兌損失侵蝕利潤。
“目前我們處于穩增長壓力較小的時間窗口,經濟基本面較強,就業形勢穩定,PPI上漲壓力也尚未傳遞到CPI,金融穩定仍是目前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我們預計信用收縮將持續至三季度末,提示三季度可能出現非線性信用收縮風險。四季度預計經濟增速大幅回落觸發貨幣政策轉向寬松,利好股債市場。”李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