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豬肉消費進入慣性回落,豬價持續低迷。
據中國養豬網數據,2月1日,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4.54元/公斤,較前一日下跌0.13元/公斤;生豬(內三元)均價為14.24元/公斤,較前一日下跌0.08元/公斤。生豬價格較去年10月價格高點已跌去47%。
但伴隨終端消費持續蘇醒,上海鋼聯分析師認為,2022年12月養殖端開始出現虧損,部分散戶產能去化,對應2023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出欄情況偏緊,有望支撐豬價上漲。
(相關資料圖)
豬價難漲
事實上,豬價已連續下跌三個月。
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初至今年1月中旬,生豬(外三元)價格從26.67元/公斤下跌至14.38元/公斤,跌幅超過46%;生豬(內三元)價格從26.45元/公斤下跌至14.06元/公斤,跌幅超過46.8%。
豬肉市場價同樣如此,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從去年11月初的35.43元/公斤跌至今年1月中旬的23.11元/公斤,跌幅超過34.7%。
春節前夕,是豬肉消費的旺季。財經網注意到,1月中旬至春節,生豬(外三元)價格出現短暫上漲,從14.38元/公斤上漲至16.55元/公斤;生豬(內三元)價格從14.06元/公斤上漲至15.4元/公斤。
但春節一過,豬價立馬重回跌勢。
1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1月16日-20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48∶1,連續三周處于5:1~6:1之間,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設定的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
根據《工作預案》中的規定,在二級預警啟動后,可以酌情啟動豬肉收儲托市,當全國平均豬糧比價跌破5:1進入一級預警后,則必然觸發收儲機制,收儲工作隨時可能展開。
對于豬價持續低迷,華西證券分析師周莎指出,節后消費減弱,但是節日中后期養殖端陸續恢復正常出欄節奏,屠宰端陸續開工,市場供給充裕,供給壓力逐漸釋放。預計短期內生豬價格將震蕩小幅回調,偏弱運行。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王海蓮也對財經網表示,年后,市場需求或會出現節后的慣性回落,豬價處于低位。
業績分化
過去一年時間里,生豬產能從迅速縮減到全面恢復,豬價經歷了暴跌—暴漲—再次暴跌,養殖端利潤從巨虧到高額利潤再到瀕臨虧損。調控政策也從連續13次掛牌收儲到中央地方全面投放儲備凍豬肉。
經歷豬價的“大起大落”,豬企業績表現如何?
近兩日,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均披露了2022年業績預告。
“養豬一哥”牧原股份2022年業績表現一騎絕塵,公司營收規模首度突破千億關口,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220億元-1270億元;歸母凈利潤120億元-140億元,同比增長73.82%-102.79%。
牧原股份稱,2022年公司生豬銷量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生豬銷售均價同比有所上漲,經營業績上升。但公司同時表示,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溫氏股份生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上升,公司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48億元-53億元,2021年同期為虧損134.04億元。
相比之下,新希望生豬養殖業務大幅減虧,但仍未走出虧損泥沼,公司預計2022年虧損4.1億元-6.1億元。正邦科技延續虧損,預計虧損110億元-130億元,虧損有所收窄。天康生物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2.5億元-3.5億元,同比增長136.45%-151.02%。
唐人神、大北農、金新農養殖業務均扭虧為盈,唐人神預計歸母凈利潤1.6億元-2億元,同比增長113.94%-117.43%;大北農預盈4000萬元-6000萬元;金新農預盈1700萬元-2550萬元。
天邦食品雖然預計扭虧為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9.5億元-11.5億元,但公司扣非凈利潤虧損3.7億元-5.7億元;傲農生物預計2022年虧損6.5億元-8.8億元。
業績分化的同時,生豬養殖集中度穩步提升。
從出欄量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9995萬頭,比2021年增加2867萬頭,同比增加4.27%。
2022年前10家上市豬企中,養豬三巨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的出欄量分別為6120.1萬頭、1790.86萬頭、1461.39萬頭,正邦科技、天邦食品、大北農、傲農生物、唐人神、天康生物、金新農7家上市公司出欄量合計約2793萬頭。
據此計算,2022年TOP10上市豬企出欄量占全國出欄量的比例上升至17.4%,較2021年提升3.3%。
二級市場上,農業板塊1月31日盤中發力拉升,牧原股份一度漲近7%。截至當日收盤,牧原股份漲3.72%,溫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金新農均收漲。
消費遇冷
此前幾輪豬周期,時間跨度一般在四年左右。本輪豬周期自2022年4月筑底回升,10月中下旬上漲至高點,此后便掉頭向下。
“這輪豬周期一個明顯特點是周期時間縮短、局部波動變大。”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認為,隨著行業規模化提升,養殖戶對于市場反應速度更快,投機性養殖情緒明顯增長。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財經網表示,2022年豬價的暴漲暴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2021年夏季生豬市場深度虧損導致能繁母豬的產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推動了豬價4月-10月的大幅度上漲,二是疫情影響豬肉消費需求遠遠低于正常水平,導致預期的春節消費旺季變成了消費淡季,三是投機性的出欄,導致集中踩踏、拋售。
馮永輝認為,以往主導豬周期走勢的動力來自于供應端(產能的波動),2022年這輪豬周期不僅是供應主導的市場,消費需求也遠遠超出了以往一年四季需求的變化幅度,逃出了以往需求的變化規律,是突發事件導致的價格波動,本輪豬周期并未結束。隨著消費需求恢復,將由正常的供應和需求博弈出正常的價格。
2023年豬價或先跌后漲
節后歸來,豬價“大降”開局,2023年何時迎漲?
財經網查閱公開資料注意到,券商機構、上市豬企均對今年上半年的豬價整體持保守預期。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春節后,供需仍錯配,生豬價格仍有回落空間,由于本輪周期產能恢復不快,2023年豬價呈現前低后高走勢。回落幅度受幾個因素影響:收儲情緒影響;屠宰場分割入庫需求(節后豬價回落會側重分割入庫);二次育肥力度。
天邦食品在2022年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預計2023上半年豬價仍將處于較低水平。
農業農村部也在《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月報》中對今年一季度豬價作出預測:從生豬供給看,受2022年6月份以來仔豬供給量持續增加影響,生豬供給較充裕。從消費市場看,消費需求節后進入淡季,而生豬出欄量仍將保持較高水平,預計一季度豬價弱勢震蕩。
全年來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預期當前國內生豬產能總體處于合理區間,預計2023年價格波動幅度會比2022年小一些。
馮永輝對財經網表示,2023年,豬肉消費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相比2022年有大幅度回升,可以明確的是需求向好,豬價走勢的關鍵在于供應端。
一般而言,能繁母豬存欄量決定著未來10個月后的生豬產能。
據涌益數據,2022年1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1.1%,其中規模場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0.74%。
王海蓮認為,隨著開學及復工復產,伴隨終端消費持續蘇醒,豬價止落回升,加之2022年12月養殖端開始出現虧損,部分散戶產能去化,對應2023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出欄情況,在這個時間段有望支撐豬價逐步上漲。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從產能方面看,2022年5月-11月,農業部數據能繁母豬月均環比增速僅為0.72%,增速較2020年(2%)更慢,表明行業補欄并不積極,或對應今年全年出欄增速有限。
上市豬企中,財經網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統計,溫氏股份、新希望2023年的出欄目標分別為2600萬頭、1850萬頭,天邦食品2023年的出欄量初步預計在800-1000萬頭左右。傲農生物2023年的出欄目標為800萬頭,2024年沖刺千萬目標。
牧原股份雖未正式公布2023年的出欄規劃,但公司透露,公司現金流持續好轉,將對部分養殖項目復工建設,預計2023年生豬養殖產能會進一步提升,出欄量會有所增加。據多家券商預計,2023年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或有望達到7000萬頭。
盡管豬企2023年的出欄目標仍在增長,但從產能增速上看,企業擴張步伐已明顯放緩。
去年11月底,正邦科技曾發布公告稱,擬以2.68億出售兩處養殖場。
新希望也在去年12月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擬出售持有的川渝地區11個在建豬場項目公司,交易金額超過9億元。
溫氏股份也表示,從行業外部環境來講,未來養豬業集中度會逐步提升,大型養豬企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但大型養豬企業不可能無限制擴張,達到一定規模后,需要根據產業發展模式、市場接受程度和政府政策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此外,集團豬企的擴張也伴隨著高養殖成本。
當下,養殖成本依然處于高位。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1月第四周,全國玉米平均價格3.04元/公斤,同比上漲5.9%;全國豆粕平均價格4.96元/公斤,同比上漲28.8%;育肥豬配合飼料平均價格4.05元/公斤,同比上漲10.7%。
朱增勇建議,在2023年,上市豬企不應再盲目擴大養殖規模,在飼料成本仍處于較高水平的背景下,應將重心放在降本增效方面。例如豆粕的減量替代、提高能繁母豬的養殖效率、做好疫病的管控等。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目前牧原股份養殖完全成本已經低于15.5元/公斤,隨著生產指標的進一步優化,公司成本端仍有下降空間。考慮到當前生豬產能情況和近期生豬價格走勢,將2022-2024年歸母凈利潤預測由118.2/311.2/252.3億元調整至136.8/299.9/247億元。
樊夢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