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理性謹慎消費,經營者要強化誠信守法意識
(相關資料圖)
最近,零食邊角料作為一個網絡新熱詞流行起來。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零食邊角料相關產品在某電商平臺的銷售額為2030萬元,同比大幅增長約17倍。江蘇省消保委分析,在熱度上升的同時,“邊角料”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需要關注,建議消費者要理性謹慎消費,經營者要強化誠信守法意識。 通訊員 徐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燕
牛肉干、豬肉脯、面包邊…… “零食邊角料”熱度上升
據介紹,食品“邊角料”一般指在生產、制作食品的加工過程中被切割、裁剪下來的零碎食物材料,由于外形形狀不規則等原因不被正裝產品采用。最近,在多家電商平臺,各種“零食邊角料”的話題很受關注,熱度上升。
9月12日,記者在A電商平臺搜索“零食邊角料”,跳出來“零食邊角料按斤”“零食邊角料餅干”“零食邊角料便宜”“零食邊角料芝士”等多個詞條。進一步搜索發現,商家從知名食品品牌到個體戶都有;產品包括牛肉干、豬肉脯碎片、面包邊、水果片等。在B平臺,關于邊角料的帖子層出不窮,比如“便宜又好吃”“只花一半的錢”……都有上萬的閱讀量。還有不少“邊角料合集”,包括“烤腸邊”“杏仁碎”等。報價方面,烤腸邊是15.25元/斤,杏仁碎是12.5元/半斤。
真的物美價廉安全放心?網友問“那么多邊角料從哪來?”
查看A、B平臺下相關商品的評論可以發現,有的消費者認為邊角料和正品的口味配料一致,價格更實惠低廉,值得購買。然而,也有消費者反映“味道不同”“包裝簡陋”“標簽信息不全”。在A平臺一款培根碎片的商品下,有消費者表示“根本不是培根”。還有消費者疑心購到的商品“是不是二次加工的”。
在B平臺的評論中,有網友留言“包裝過期了,然后撕開賣”“有的邊角料店就是打著便宜的名義,實際上賣得貴質量又不是很好”。有網友買了魷魚絲邊角料連呼上當,并質疑“我后來想想哪里會有那么多邊角料賣呢?”
今年讀大二的張同學告訴記者,她看過美食博主測評邊角料和正常包裝的區別,但自己沒有買過。因為覺得體驗感不太好,而且邊角料是一大包一大包賣的,根本吃不完。
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的消費者王女士介紹,小區不遠處有家知名蛋糕店,每天都有蛋糕邊售賣,她買過當早點。“味道跟正品一樣。能親眼看到,知道是當天的。”但她也表示,線上的“零食邊角料”她還是不放心,從來都沒買過。
不能成為消費監督盲區 消費者要理性,經營者要誠信
江蘇省消保委人士分析,如果生產、銷售商家手續齊全,正規經營,其售賣的食品“邊角料”雖然“賣相”不佳,但食用起來與正裝食品沒有差別,直接報廢則會造成食品浪費,低價銷售也是厲行節約之舉,可實現買賣雙方的“雙贏”。但事實上,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為了控制成本,都會盡量減少“邊角料”的產生。市場上也不乏打著“邊角料”旗號售賣的大包裝食品或零食,甚至是混入過期食品的“問題食品”,或沒有食品合格證的“三無產品”,食品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即使是正規廠家出品的食品“邊角料”,如果改變了包裝、儲存、運輸等方式,也可能影響原來的保質期,增加變質風險。因此食品“邊角料”問題不能成為消費監督盲區。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食品可以用邊角料,但品質品控絕不能邊緣化,甚至無序化。建議消費者要理性謹慎消費,在選購現場制作的“邊角料”食品時,詢問清楚食品的生產及配料信息,避免購買到“三無產品”。網購食品“邊角料”時更要看清保質期,看準食品來源等相關介紹。
經營者需要強化誠信守法意識,切忌生產或銷售中有“鉆空子”心理,尤其要堅決杜絕諸如不同批次的碎料產品二次加工、無標準化質檢、無生產許可證等行為,使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