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是一家AI公司,技術能力涵蓋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等。主要業務是為政府、企業以及機構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客戶包括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產品包含軟件及智能硬件。
作為一家AI公司,研發費用與銷售費用同樣是科大訊飛主要的支出部分,其分別為研發費用14.39億元、銷售費用13.71億元。
(資料圖片)
半年報提到,教育、智慧城市、開放平臺以及運營商是科大訊飛主要收入來源,具體為教育產品和服務22.05億元,同比增加 27.38%;智慧城市信息工程14.41億元,同比增加47.93%;開放平臺13.46億元,同比增加4.15%;運營商業務10.87億元,同比增加56.21%。
財經網注意到,作為科大訊飛最主要的收入領域,教育領域曾在2021年遇到重大行業監管政策變動。2021年7月,隨著“雙減”政策落地,也同樣標志著關上了校外培訓行業“資本化”的大門。
但對于科大訊飛來說,針對校外培訓的強監管落地,或為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華西證券分析,隨著校外教培監管持續深化,校內教育核心地位將進一步凸顯,專注校內體系、橫跨線上-線下的AI教育龍頭科大訊飛將成為受益者,公司教育業務高速擴張主邏輯料將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雙減》文件中也提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
根據半年報,科大訊飛教育業務具體分為三個方向,即在G端為市縣區等區域,提供面向區域內各類學校及用戶的整體解決方案;B端業務為為學校提供智慧課堂、大數據精準教學、英語聽說課堂等;C端業務則是AI 學習機、個性化學習手冊等消費級硬件產品。
半年報中提到,2022 年上半年,科大訊飛課后服務業務已覆蓋超200區縣、8000余所學校;AI 學習機銷售額增長超 101%。
德邦證券預計,2022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支出規模有望達5741億元,2026年可達8028億元。雙減政策背景下,圍繞校內主場景的應用建設和學習產品相關資金更有保障,課后服務平臺有望迸發新的市場機遇,未來持續看好公司斬獲大額訂單,并通過G端獲得的認可帶動學習機等產品在 B/C 端銷售。
科大訊飛在2021年曾提出“十四五”期間實現千億營收目標。具體構成為,教育業務300億,醫療養老業務200億,開放平臺+C端硬件200億,汽車業務、運營商、智慧城市3個方向各100億。
盡管2021年下半年“雙減”政策落地對整個教育行業帶來影響,科大訊飛董事會秘書江濤在2022年初的投資者活動中仍表示,“十四五末教育做到300億”的目標不會調整,但業務結構會進行微調,來自C端的占比會進一步提升,學習機、個性化學習手冊等C端產品的收入增長空間已經進一步明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