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央企中國中鐵(601390.SH)穩健前行。
7月26日,中國中鐵披露的二季度主要經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簽合同額高達1.2萬億元,這一數據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2000億元。
在新簽合同額穩步增長的同時,中國中鐵的債務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債務744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盡管債務持續在增長,但中國中鐵的財務運營依然穩健。
近10年來,中國中鐵的資產負債率從84.59%逐步下降,2017年開始降至警戒線以內。今年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為73.66%。與債務相關的財務費用,2018年為69.53億元,2021年為38.04億元,三年減少31.49億元。
近10年,中國中鐵的經營業績實現了持續增長,去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延續增長勢頭,穩健風格可見一斑。
攬單超萬億促業績穩增長
訂單是實現經營業績的前提,手握大量訂單,將促進業績穩增長。中國中鐵的攬單能力突出,業績穩健增長。
根據最新公告,今年上半年,中國中鐵新簽合同額1.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20%。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新簽合同3357個,金額為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勘察設計與咨詢服務、工業設備與零部件制造、其他業務等業務合同金額同比均實現了大幅增長,惟獨房地產開發業務下降,其新簽合同額216.4億元,同比下降30.8%。
從區域來看,上半年,來自境外新簽的合同額同比增長超90%,變現亮眼。
分季度看,今年二季度,公司新簽合同額為606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044.4億元減少近千億元。由此可見,今年一季度,公司新簽合同額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000億元。
上半年新簽訂的合同金額達1.21萬億,這一數據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營業收入。
萬億訂單在手,將能促進經營業績繼續增長。事實上,憑借較強的攬單能力,中國中鐵的經營業績實現了長期穩增長。
2012年,中國中鐵實現營業收入4839.92億元,同比增長5.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73.55億元。此后到2021年,這10年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了不間斷增長。營業收入方面,2013年為5604.44億元,首次突破5000億元關口。2014年突破6000億元,到2017年,仍然為6000億級,2018年超7000億元,2019年超過8000億元,2020年超過9000億元,2021年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7萬億。2019年至2021年,這三年,每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均增加逾千億,2020年的營業收入較2019年增加凈額超過1200億元。
10年間,營業收入增長了近6000億元,翻了一倍多。
跟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基本上相匹配,這10年間,凈利潤也是持續增長。2014年,凈利潤為103.60億元,首次突破百億關口,2019年,凈利潤為236.78億元,突破200億元關口,2020年、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251.88億元、276.18億元,繼續增長。2021年的凈利潤較2012年增加202.63億元,增長幅度為275.50%。
今年一季度,這樣的好勢頭繼續保持。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2670.97億元,同比增長12.68%,凈利潤為75.87億元,同比增幅為16.99%。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這對中國中鐵的經營產生了明顯影響,但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依舊保持了增長勢頭,可見其韌性十足。
年投超200億進行研發
獲取訂單能力、履行合同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公司綜合實力的體現,這其中就包括技術實力。
中國中鐵成立于2007年9月12日,是由中鐵工以整體重組、獨家發起的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工的前身是1950年設立的鐵道部工程總局和設計總局,后變更為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1989年7月,撤銷基本建設總局,組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2000年9月,與鐵道部實行政企分開,整體移交中央大型企業工作委員會管理。2003年5月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能。2007年9月12日,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中鐵,并于2007年12月3日和12月7日,分別在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2017年12月,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官網稱,中國中鐵是集勘察設計、施工安裝、工業制造、房地產開發、資源礦產、金融投資和其他業務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作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國中鐵連續16年進入世界企業500強,2021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35位,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5位。
中國中鐵業務范圍涵蓋了幾乎所有基本建設領域,包括鐵路、公路、市政等,先后參與建設的鐵路占中國鐵路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電氣化鐵路占中國電氣化鐵路的90%,參與建設的高速公路約占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設了中國五分之三的城市軌道工程。由此可見,公司對中國的基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成果源于公司較強的技術實力。中國中鐵表示,公司專業優勢突出,科技實力雄厚。截至2021年底,公司承建的項目累計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479項,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217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167項,累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和發明獎127項,擁有專利24973項,其中發明專利5157項,海外專利157項。
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中國中鐵每年的投入都在增加。2015年,公司研發投入首次超過百億,2020年為218.74億元,首次超過200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加至247.98億元。
截至2021年底,中國中鐵擁有專業技術人員20萬余人,其中研發人員2.72萬人,占員工總數的9.4%。
身處重資產、資金密集型行業,中國中鐵的財務整體而言較為健康。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公司資產負債率呈現下降趨勢,2014年底為84.59%,2017年底開始下降至80%以下,回到“安全線”以內。
2018年底至今年三月底,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6.43%、76.76%、73.90%、73.68%、73.66%。今年三月底,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為1351億元,對應的短期債務為1091.05億元,現有資金基本上能覆蓋短期債務。
財務費用方面,2018年為69.53億元,2021年為38.04億元,三年減少31.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