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黨代會報告圍繞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統籌銜接“十四五”規劃,提出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四化同步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黨的建設取得新進步的“六新”奮斗目標。
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湖北要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必須用足用好區位和市場優勢,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現代物流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首先是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湖北是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樞紐,是連接全國“鐵水公空”交通大動脈的中心結點,在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因此,黨代會報告提出,一方面,全面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主骨架,加快建設沿江高鐵武漢—宜昌段、呼南高鐵襄陽—荊門—宜昌段,形成省域高鐵大環線;加快啟動荊州—岳陽高鐵,構建江漢平原高鐵大環線,完善“九縱五橫四環”高速公路網絡,推進“一主兩翼”交通結構由“Y”型升級為“△”型,加快構建東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資信四流融合、鐵水公空四網互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另一方面,提升鐵、水、公、空、管、郵等通道承載能力和運輸效率,完善集疏運體系,發展多式聯運,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
其次是打造全國重要物流樞紐。物流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都離不開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湖北作為我國主要經濟區的幾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戰略縱深,能夠輻射全國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市場規模。因此,黨代會報告把建設現代物流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將重點實施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平臺,圍繞通道、樞紐、網絡、企業等重點環節,構建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經濟便捷、智能綠色、融合聯動的現代物流體系,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生產節點、流通節點、消費節點。
同時還要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內陸高水平開放。湖北將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加快建設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建設武漢國家級中歐班列區域性樞紐節點,打造天河機場、花湖機場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構建東西南北、四通八達的國際大通道。
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
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黨代會報告提出了9個方面的重大任務,無論是從完成目標任務上,還是從實現方法路徑上,都需要人才先行,發揮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作用。湖北將統籌實施“楚天英才計劃”,一體推進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更深層次促進產才融合發展,更大力度助推“三高地、兩基地”“三大都市圈”等方面建設,以人才鏈的“強”、政策鏈的“實”、資金鏈的“穩”,激發創新鏈的“活”,支撐產業鏈的“優”,切實把湖北省科教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湖北將聚焦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積極創建武漢國家級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臺,力爭5年內集聚50名戰略科學家、500名科技領軍人才、2500名卓越工程師、1000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以強有力的戰略人才力量,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實施卓越工程師鍛造計劃,建立高校和企業“雙培養”機制,承接做好國家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繼續實施“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培養強基計劃”等重大專項,遴選支持一批優秀青年人才和基礎研究人才,在科技創新主戰場挑大梁、當主角。
湖北將聚焦產業發展配置人才資源,突出汽車制造、智能網聯、光電、芯片、北斗、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圍繞氫能、儲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前沿新材料等未來領域,分類編制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采取“一個產業園區、一批專家團隊、一套支持政策、一支產業基金”的辦法,形成高效協同的產才融合機制。重點圍繞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走廊,5年內引進和培育5000名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圍繞打造全國數字產業化引領區和產業數字化先導區,5年內引進和培育2000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