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兩會期間,包括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張連起等多位代表委員聚焦運用中華優秀文化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議題。多位代表委員認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要著眼于向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智慧、要力量,推動企業在彰顯社會價值、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提升自主科技創新能力上的內生動力,并且要做好現有標桿企業的經驗推廣工作。
運用中華優秀文化彰顯企業社會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民營經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實現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張連起表示。
在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創造更多商業價值的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多位代表委員表示,運用中華優秀文化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是彰顯企業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表示,民營企業要高質量發展,必須從中華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中華優秀文化可以說是推己及人的修身文化,是社會和諧的管理文化。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則表示,民營企業置身于中國社會,立足于本土,本身應該帶有中華優秀文化的基因,比如“以義為先,義利并舉”的義利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企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優秀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要體現社會責任。”張連起表示,他在調研中已經有不少民營企業主動響應,運用中華優秀文化涵養企業價值觀。比如浙江寧波的高端廚電企業方太集團,以中華優秀文化中的仁愛、良知為魂鑄造企業核心價值觀,建立起“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中西合璧、以道御術”的中國式現代化管理體系,打造兼具經濟與社會功能的主體。并且得益于這一價值觀的支撐,即便是行業增速放緩的前提下,方太通過中華優秀文化的落地實踐,仍然持續多年保持相當好的增長。2023年,方太集團銷售收入達176.29億元,同比增長8.53%。“從企業的實踐案例可以表明,中華優秀文化在賦能當代企業路徑選擇可以有相當廣闊的運作空間。”張連起說。
運用優秀文化指引中國式現代化企業管理
改革開放之后,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學說大量涌入中國。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片面學習西方管理經驗的消極影響開始顯現,在經營管理層面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例如粗放式的增長模式、急功近利對持久核心競爭力的削弱、文化與價值觀層面的“軟實力”不足等。對此,張連起認為,現在不少民營企業奉行現代西方管理文化,強調效率、制度、標準,但對人的精神、情感和價值實現的重視不足。
“企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有高素質的管理者、生產者,這就離不開中華優秀文化的滋養。”楊朝明說。郭媛媛則認為,民營企業要運用中華優秀文化推動自身實現管理變革和高質量發展,要遵循當下中國現代文明建設發展,要兼容科學,兼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的規則等等。
同時,不少代表委員也指出,用中華優秀文化管理企業時如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過于功利,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楊朝明指出,用中華優秀文化賦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必須對中華優秀文化具有起碼的素養。張連起也表示,民營企業要善于結合自身的經營發展狀況總結提煉中華優秀文化的智慧:“在運用中華優秀文化實現企業管理變革的企業中,方太的做法就值得借鑒,比如從王陽明以及《了凡四訓》等傳統文化思想中,創造性地總結出‘五個一’(立一個志、讀一本經、改一個過、行一次孝、日行一善),讓每個員工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踐行中華優良品質,實現企業全體系、全流程、全產品、全服務的高品質、高質量。”當前,這樣的企業也不止于方太,比如騰訊,從“科技改變世界”修改為“科技向善”,用技術和產品傳遞仁愛與善。
此外,民營企業在代際傳承中面臨的管理變革問題,對于企業能否成功實現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認為,中國的民營家族企業正在經歷一個近代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傳承的特殊歷史時期,尤其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這個時點上,需要重視中華文化中優秀商業價值觀傳承。在這個傳承過程中,類似于方太學校、方太文化研究院等通過面向社會企業進行企業家精神價值的輸出,極具現實意義。
相關資料顯示,方太通過方太學校、方太文化研究院面向中小企業家進行中國式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的培訓與輸出,目前,全國有5萬多家企業學習和踐行,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五個一”。尤其是在企二代正在接班的進程中,這套源于中國優秀文化思想的管理模式,幫助成長中的企業建立起了正確“三觀”,實現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培育更多偉大的企業。
運用中華優秀文化引領企業科技創新方向
創新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在實現企業商業價值、提升生活便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帶來很多困擾,例如“被智能手機毀掉的一代”“困在算法里的外賣小哥”“大數據殺熟”“個人隱私無‘私’可隱”等等話題不絕于耳。
楊朝明認為,中華優秀文化在推動創新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既可以為企業的創新提供不竭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引領企業科技創新方向。
張連起表示,只為技術參數和財富主導下的創新是不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我們在調研時發現,洗碗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本土企業,方太為了更好地解決洗碗機在中國的適用問題,走訪25個城市調研近萬個家庭,解決了中國的廚房難題。”在過去西方唯技術論的創新指導下,洗碗機的產品技術創新并不能真正洞察中國家庭的需求。當然,堅持創新所獲得的回報也是豐厚的。據了解,截至目前,方太擁有超12000件國內授權專利。2023年,方太集成烹飪中心與中國高鐵復興號等一起入選中國科學院評選的“中國科創新名片”。
“從這個案例說明,導入中華優秀文化后,以仁愛為源泉、以幸福為目標的創新,技術不是炫技,讓科技創新真正為消費者創造美好生活。這也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張連起說。
此外,張連起還建議由發改委民營經濟局牽頭,組織社會力量,提煉文化精髓,并且通過研究解剖方太集團等優秀實踐案例,總結提煉形成一套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中國式管理方案,走出一條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同時,選取中華優秀文化結合高質量發展的代表性民營企業,設立民營企業管理研究標桿基地,作為典型案例,供更多企業借鑒推廣。(王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