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順河回族區充分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旅游文化內涵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非遺+景區”發展模式,以非遺文化為切入點,陸續推出非遺旅游新項目和新場景,進一步激活非遺和旅游的內在潛力,豐富旅游供給,實現業態的共通共融,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非遺進景區,打造沉浸式體驗新場景。順河回族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融入到旅游景區、休閑街區等旅游空間,提升文化底蘊。一是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順河回族區文化和旅游局與中國翰園碑林、開封府景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吸引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到景區展銷展演,擴大了順河回族區的影響力。二是河南省非遺項目奇士拳與萬歲山·大宋武俠城景區達成協議,打造擁有500多件兵器的大宋武術展覽館,設置十八般兵器、歷史介紹、榮獲獎項、動態展演等區域,賦能旅游產業化高質量發展,促進非遺長久保護和永續利用。三是積極參與開封市“歡樂周末非遺市集”文化活動?;顒娱_始后,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的順河回族區周周參與,目前已參與12期,分別在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龍亭景區前門、珠璣巷、開元廣場等地設立會場,參加展銷展覽的有汴京燈籠張、汴繡、撂石鎖等近30個項目,囊括動態展演、靜態展銷、工藝體驗、義診等,推動非遺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四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場館自覺承擔起“文化推介官”的角色。順河回族區將非遺項目點茶引進城市書房,為周邊居民和讀者增添了一處接觸、了解非遺文化的平臺,讓讀者近距離沉浸式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非遺促消費,開發文化創意新產品。順河回族區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準契機,幫助非遺項目推出體驗性好、互動性強的非遺與旅游融合業態產品。比如,芳美齋月餅、鳳鳴齋花生糕結合產品定位,設計出口感豐富、包裝新穎的新產品,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探索開拓新用戶的途徑,讓一些老式糕點“喚醒”年輕人的味蕾,形成“看得見、帶得走”的“順河味道”。
“非遺+研學”,助力文化傳承,推動文化賦能。今年暑期,順河回族區組織開展“品游傳統文化快樂暑期研學”活動,將汴京燈籠張、汴繡、宋代點茶等13個非遺項目融入到景區、培訓機構等場所。在近兩個月開展的10期活動中,近300名中小學生參與其中,體驗非遺文化,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順河回族區文旅局黨組書記陳輝表示,順河回族區將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放大“非遺+”效益,促進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為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區貢獻更多非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