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文:【地評線】東湖評論: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防護墻”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青少年抑郁癥問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如何呵護好孩子心理健康,成為一道重要的民生課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在2020年印發了《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將青少年列入抑郁癥防治的頭號重點人群予以關注和干預。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我國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抑郁癥防治關口前移,不斷推進青少年抑郁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防護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發力。家庭教育是第一道防線。父母的素質、家庭氛圍的好壞及其教養方式等無一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水平。家長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認識,提高心理問題的家庭預防能力,積極關注并掌握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觀測點,及時、科學疏導與心理變化相關的情緒,防止心理問題的發生與發展。其次,家長要認識到學生作為個體存在的獨特性,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樹立非功利化理念,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
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相關課程,發揮課堂教學作用,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學,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樹立自救、求助意識,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增強心理健康素質。同時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建設心理人才隊伍,定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學生不同階段心理健康狀況針對性開展教育培訓,提高心理教師師資水平。
相關部門需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開展科普宣傳。網信、公安等部門需加大監督力度,通過關鍵字識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時發現、清理學生易接收到的非法有害信息;開通匿名舉報渠道,引入群眾監督,加強對涉事賬號的管理。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平臺和渠道,廣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和預防心理問題科普,引導家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同時媒體也要發揮自身職能,利用傳統和新興網絡渠道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表現等,減少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偏見。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長時期,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以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發力,多措并舉抓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王楚喬(荊門市漳河新區)
責編:丁楚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