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各行各業陸續開工,一些企業也忙著招人。節后哪些工種缺口較大?企業有哪些招聘訴求?記者走訪了部分在京企業。
2月24日是農歷正月十三。上午9點,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的北京華冠超市華冠購物中心店剛開門營業,就迎來不少顧客。店長李亞濤告訴記者,早在春節前,超市就提前準備,招聘了7名兼職員工。目前用工需求總體平穩。
隨后,記者來到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時值中午,頭戴護目鏡、身著工作服的工人們仍緊張忙碌,對汽車零件進行生產加工,一派有序景象。
該公司人力資源主管劉鐵軍告訴記者,公司外地員工共有500多人,幾乎全部選擇就地過年。“節后,公司很快就恢復正常生產。截至目前,工人返崗率已超過98%,復產率達到100%。”劉鐵軍對新一年生產充滿信心。
盡管用工需求相對穩定,但企業用工缺口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尤其是節后企業用工需求量明顯增加。北京市房山區人社局監測數據顯示,僅在春節假期過后的2月18日至2月20日3天,企業已通過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發布用工需求近600個,相比節前大幅增加。
近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公布的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前五名均來自服務業,包括營銷員、保潔員、保安員、商品營業員等。其中營銷員更是連續6期蟬聯“最缺工”職業榜首。
北京華冠商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成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過后,公司的銷售員、收銀員、理貨員等崗位缺口已達200多人,占到員工總人數的8%。
有關專家表示,元宵節已過,隨著節后企業用工迎來高峰,部分工種招工難和部分無業人員求職難的結構性矛盾將進一步凸顯。
那么,企業如何招聘合適人才?一方面,在用工方式上,靈活用工正成為企業主要用工需求,尤其是派遣用工需求量驟然增加;另一方面,“高薪挖人”也不再是企業招聘的“絕招”,自身培養員工漸成市場共識。如北京市今年2月份至3月份開展“迎新春穩崗留工送培訓”專項工作,鼓勵企業重點面向在京過年職工,充分利用培訓平臺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
從長期看,智能制造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產業發展,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將呈增長趨勢。近日,聯想攜手供應鏈、合作伙伴、地方高校與職業院校,共同發起旨在培養更多“新IT”智能制造人才的紫領工程。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和首席市場官喬健表示:“此舉旨在培養智能制造領域既熟悉實際制造流程又了解相應技術理論,兼具動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也是目前企業急需的一類人才。”
“根據我們測算,通過靈活用工、共享用工等招聘方式,去年全年公司可節省100多萬元的用工費用。”馬成新坦言,從控制成本來講,靈活用工毫無疑問能夠節約企業人力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如果靈活用工人員占比過高,人員流動性較大,并不利于企業長遠的人才培養。企業在招聘過程中,要找準最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供給渠道,以達到更好用人效果。(記者 韓秉志)